尽管网上有人怀疑让学生注射“信使核糖核酸”冠病疫苗的安全性,学生接受疫苗接种的速度并没有放慢,应届毕业生约90%即将完成接种。

“疫苗怀疑论”盛行,可能起到的“副作用”是削弱人们对疫苗的信心,也打击人们对政府抗疫工作的信任度。

从所谓的“伪科学”、假消息到怀疑论,论点从一概否定疫苗效果(包括使用传统的“灭活病毒”疫苗)、到针对特定年龄层接种后的短期效用和长期伤害,有些看似很专业的讨论材料、文章,尽管缺乏具体的作者身份和出处,却受到网民的广泛转发。

新加坡人对接种疫苗计划的反应还相当热烈,人们尽管读了很多疫苗的负面消息,最终还是相信疫苗能提供可靠的保护。现在反倒是部分有专业知识的人,一开始便对疫苗的性能和安全性缺乏信心。

新加坡不须要向他人求助疫苗,看人脸色,这值得我们庆幸。今天围绕疫苗知识信息的乱象,特别是“打或不打”的纠结,也许在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确实做对了事请。

在加强检测、追踪病例和加快全民接种计划的策略下,75%年长者与其他符合年龄资格的成年人已经接种疫苗或登记预约,联合领导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的财政部长黄循财前天在面簿页面上分享好消息:我们正朝正确的方向迈进。

与此同时,政府已放宽接种疫苗条件,3万多名对食物或药物有过敏反应,但对冠病疫苗或其成分不过敏者,已陆续收到预约接种疫苗的短信。我们的学生群体也已开始接种。

此外,由于新加坡是个国际化城市国家,从一年半前疫情暴发之初,政府就认定群体免疫才是新加坡经济、社会恢复常态的先决条件,因此多方寻找最有可能研发成功的疫苗,进而预先下单甚至还入了一些股。这种先见之明,以及“多方下注”的策略,目的就是要尽快和尽量多地获得疫苗供应,以便广泛展开接种计划。

如果不是眼明手快,“超前部署”,国人现在可能还在争论,政府为何没有办法为国人提供疫苗。

但另一方面,卫生部长王乙康则在个人面簿上贴文指出,近日流传着有关“信使核糖核酸”(mRNA)冠病疫苗的不实信息,如说疫苗对人有害或是无效。政府显然对此感到忧虑。

在医学界都众说纷纭的情况下,网上许多东抄西凑、真假参半的信息,无助于促进一般人对疫苗的了解,只能造成混乱与怀疑。

加快检测有赖于科技,本地起步公司Breathonix研发呼吸检测器正在大士关卡和樟宜机场试用。

针对疫苗发表怀疑言论者不少本身就是医生,但他们引述的数据却也来自一些可信度存疑的专家和研究员。赖医生因此担心他们的看法可能误导很多人。

目前还有很多国家的疫苗接种计划无法获得人民的热烈响应,如东欧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利亚,皆因不利消息太过猖獗,影响了人们的信心。

在议论纷纷中,也有专家发声捍卫“循证科学”(evidence -based science)。国家传染病中心的传染病专家赖建文在个人面簿上贴文,提出“为何伪科学和反疫苗群体在大流行疫情中是危险的”警惕之言。

从一开始,政府便强调接种疫苗是非强制性的,个人多少必须为“打或不打”的决定负起责任,政府只能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国际上获得的权威数据,并且最重要的,通过既定的严格审批程序,决定哪一种疫苗最符合国人的利益,然后积极鼓励民众接种,包括国家领导人以身作则。

然而,世卫还是制定了严格的评估标准,在取得一些必要的数据后,确认“利益大于风险”而批准疫苗使用。一些国家的疫情得到缓解,如以色列、英国、美国等等,也都归功于人们广泛接种疫苗。

过去几天,我国的冠病疫情一直在改善中,昨天社区确诊病例已下降至2例。

放眼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无法获得足够的疫苗供应,贫穷国家的情况最危急,世卫的“全球疫苗获取机制”(COVAX)还有待发达国家和疫苗生产国更大力的支持,或者说白了,更多的恻隐之心。

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上的六种疫苗,包括:辉瑞、莫德纳、阿斯利康、强生、中国国药和中国科兴,其实都属于“紧急”情况下派上用场。疫苗从研发到问世一般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大劫难迫在眉睫,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奢谈等待,因为等待无异于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