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市场对这些工具缺乏一致的评估标准,以及发行后的披露水平,引起投资者关注发行商的可持续水平可能被夸大或不可靠,有“漂绿”之嫌。

标普全球评级也指出,随着各种不同的准则各自发展,要达致全球一致的标准,将需要各国政府、行业协会、标准制定机构、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

此外,缺乏可靠及可对比的ESG评比指标也是ESG投资的一大挑战。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The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今年5月发表的报告,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间发行的绿色债券,只有77%发行者公布资金用途,也只有59%针对所执行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供量化的披露。而且,对环境影响的数据缺乏统一准则,以及发行商纷纷采用相对而非绝对的绩效指标,也让整体绩效的披露显得模糊。

尽管如此,标普全球评级强调,目前仍没有显著证据显示,“漂绿”现象已经非常广泛。

不过,市场对这些工具缺乏一致的评估标准,以及发行后的披露水平,引起投资者关注发行商的可持续水平可能被夸大或不可靠,有“漂绿”之嫌。

根据环境投资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Investing)2020年的报告,目前市场上有超过20个不同的可持续债务工具标签。这让投资者实际评估何谓符合“绿色”或“社会”的项目更加复杂,也降低相互对比能力。

国际信评机构标普全球评级公司(S&P Global Ratings)认为全球达致统一评估标准将可遏止这个现象,但过程将漫长曲折。

报告引述基金经理Quilter Investors今年5月份的一项调查指出,多达44%的投资者在进行ESG投资时,最大的顾虑就是“漂绿”,他们对企业夸大自身的“绿色信誉”以抓住环保安全产品持续扩大的市场需求的作为,越来越敏感。

ESG债券发行量今年料可超过1万亿美元,但投资者也开始担忧绿色及可持续融资工具出现名不符实的“漂绿”(greenwashing)现象。

报告说,业界为因应“漂绿”风险,近期已出现几个尝试提供统一标准的计划,例如国际资本市场公会(ICMA)推出一套针对可持续挂钩债券产品融资用途透明度的原则。在区域的范畴,欧盟也起带头作用,在2018年落实一套“可持续增长融资行动计划”,为欧洲迈向低碳经济制定路线图。

标普最新发表的报告估计,包括绿色、社会、可持续及可持续挂钩债券在内,各种ESG(环境、社会及治理)债券全球发行额在2021年可超过1万亿美元(1.36万亿新元)。全球投资者对环保议题和风险更加关注,促使企业极力向各自的利益相关者展现它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誉,是推动ESG融资蓬勃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