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戎巴葛开设首家成都碗实体店
王于渝不讳言,刚开始合作的前两年,两人经常会有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但后续经过磨合,两人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已经培养了足够的默契。
在被中餐围猎的新加坡市场中,消费者不仅注重餐饮的性价比,也对口感严重挑剔。在这一行,无数的餐馆老板都梦想着用一盘美食打破常规,但能站稳脚跟的却凤毛麟角。
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餐饮消费流向往往不受企业控制,疫情中线下实体生意该如何经营?这个难题没有先例可以参考,所有老板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目前,QuantFood旗下餐饮品牌除了成都碗,还有NUMB川麻记。年初公司刚刚完成一轮融资,希望明年有机会走向海外市场,把团队想表达的“现代四川风味”带给更多消费者。
延伸阅读
她说:“我们会通过大数据做菜品研发,并分析菜品销售趋势。我之前在做投资组合策略研究时,也接触到一些公司财务模型的建模,我们会用类似的研究方法去预估接下来几年公司的财务表现、门店数量、与之匹配的人员支出等。”
马捷曾攻读数学和计量金融学(Quantitative Finance)专业,毕业后又在投行做投资组合策略研究,开始创业后便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将数据分析应用于餐厅的运营优化。
后来,成都碗的生意并没有因疫情的结束而下滑,反而逐步走高。去年,这个原本没有实体店面,只做线上外卖的品牌在丹戎巴葛开设了第一家店,外送之余也提供堂食。
马捷认为,许多人有宏大的创业愿景,却难以实现。她建议,创业者可以将大目标拆解为可操作的小目标,逐步推进。“先行动起来,试着跑步前进,等市场反馈后,再设定更大的目标。”
本地餐饮集团QuantFood的创始人之一王于渝(32岁)本科曾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学霸,毕业后也顺利进入了光鲜亮丽的投行,有了一份稳定工作。合伙人之一马捷(34岁)是她在投行工作时的一名同事。
王于渝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多做尝试,以此找到真正热爱的事业。但她提醒,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要贸然裸辞或退学专注创业,建议在看到一定成果后再“全力以赴”。
王于渝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我们在投行上班的时候,就经常交流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设想。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对方对创业的热情,很渴望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一件很‘燃’的事情,而我们恰巧都对餐饮和美食有着强烈的热爱。”
王于渝说,在疫情结束的这段期间,公司逐渐多开了店面。整个团队也是第一次经历现在的这种增长速度,在摸索着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她说:“我们也在不断进步中,很感恩这一路有很多顾客见证并陪伴了我们的成长,希望未来能够为更多人创造美好的美食记忆,这个初心我们一定不变。”
“活下去”的压力迫使QuantFood展开自救,迅速调整策略推出了适合外送、一人食且健康的全新餐饮品牌——成都碗(ChengDu Bowl)。那时,得益于成都碗的线上生意还有政府补助,王于渝和马捷的餐饮梦想才有了延续的可能。
“我们逐渐发现,在供应链和数据方面,马捷的直觉和灵感更准,而我则在市场营销方面更有经验,所以我们会在不同的领域倾听对方的意见。”
马捷也表示,合作的过程中一些理论层面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试错,让现实给予最真实、直接的反馈。所以现在两人的口头禅就是“好啊,先试一试!”
“活下去”的压力迫使公司展开自救
王于渝说:“我们的门店当时都在中央商业区,疫情中线下完全没有生意,现实的惨烈和我们一开始创业时对未来的期望形成巨大对比。我们有很多失眠的夜晚,心态也曾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我们俩哪怕当时痛哭一场,也会哭完了继续做事。只有扛下去,才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