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林声发公司是行业内最早采用电动叉车,以及购买电动货车的公司之一。林日聪说,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不仅仅有益于社会和环境,这将是一个“双赢”选择,因为企业自身也将从中获益。

(三之一)

绿色发展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谁能在绿色发展方面走在前端、作出表率,谁就能在新的竞争中把握主动。成立于1940年的本地食品饮料分销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林声发公司,就是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小企业之一。 

企业进行绿色转型 不是比快是比久

林日聪说:“在我爷爷白手起家之时,他就定下了‘绿色发展’的价值观。比如,爷爷曾经有一家农场,他就在农场里布置了垃圾处理点,确保污水排放之前可以先净化处理。不过,那时候还没‘可持续发展’或是‘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发展’这种专业词汇,我们是在后来才意识到公司一直以来在践行的就是现在所称的绿色发展标准。” 

林日聪说,公司在布局应用最新的一些高科技设备时,其实也未能幸免地受到这一问题的困扰,不过,由于家族对“绿色发展”的价值观的认同和坚持,所以公司在需要对前沿技术进行投资时,家族成员并没有太大分歧。 

林日聪说:“我们也是最先采用人工智能的企业资源规划(ERP)应用的中小企业之一,一开始时确实存在缺乏技术人员的问题,最终解决了该问题后,接下来的挑战是在员工中推广使用。其实有时采用了最新技术,转变员工的观念,让他们踏出第一步去使用也很困难。不过时间长了,大家习惯后,自然就觉得新技术非常好用。”

林日聪认为,他们的家族企业能够如此顺利地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也离不开政府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推行和配套的相关激励、支持措施。不过,在这场“马拉松”式的转型之旅中,他们中小企业需要的帮助还有很多。 

除了成本问题,技术能力不足也是中小企业绿色转型中的一大障碍。不少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根基薄弱的问题,同时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容易导致“转型难”、“转不动”。

“现在科技迭代很快,当我们想要抓紧布局采用更先进的绿色技术时,必然须要再投入资金。而现在利率高企,如果银行能够在绿色技术的贷款上提供优惠利率支持,必然会对中小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有所帮助。”

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和积极性,非常容易受到转型成本的制约,一些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不得不将短期利益作为自身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从而忽略了“可持续”的概念;另一方面,企业绿色转型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也给中小企业推动绿色转型设置了障碍。

“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不是比谁做的更快,而是比谁能做的更久。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其实是一场‘马拉松’之旅,要找对方向,然后不要轻易放弃。”

此前,在《联合早报》举办的预算案商业论坛上,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也曾指出,中小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其实不应只看到电价和成本上涨的问题,更应认识到绿色经济的新契机。

他说:“我们从祖父辈那继承的观念就是必须能够做好一件事,并且留下一笔‘遗产’,这个‘遗产’并不一定是指物质上的延续,也是家族观念的传承,我们希望给下一代留下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而不是让他们面临更多挑战。” 

中小企业绿色转型 技术能力不足是大障碍

虽然有句古话讲“富不过三代”,但目前林声发公司已经顺利由第三代继承人林日聪及其兄妹接管,公司业务覆盖范围与规模比父亲那一代掌管的时期进一步扩大,林日聪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对于他们这样一家从小作坊起家的家族企业而言,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与公司一直以来坚持主动、积极拥抱绿色发展的行动密不可分。 

除了布局数码科技运用降低碳足迹,林声发公司还发起了重复使用包装计划,每周至少重复使用500个纸箱。当前公司面对的主要是企业对企业(B2B)的客户,在客户同样注重成本节约、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影响下,这一计划进行的也相对比较顺利。 

“绿色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公司运营的自动化、数码化程度提升,当这两种程度更高时,碳足迹也将有效降低,但运营效率却会提升。比如,我们就在仓库中配备了电动搬运装置,工人搬运货物的效率就提高了,他们也无须再费太多力气。在现在这种人力短缺局面下,有了这种绿色转型的布局,也或多或少能降低招聘难度,因为大家可能会觉得公司自动化程度更高,工作时不用到处东奔西跑,相对不会那么辛苦。”

林日聪认为,企业的绿色转型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让“绿色”成为生活态度,让环保成为发展自觉,是企业应有的追求。

【永续发展•升级再造】 几年前,可持续发展或许只被视为是口号,如今越来越多企业视可持续发展为提升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不是只有大型企业,本地中小企业也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并认为可持续发展能带来更多商机。本系列邀请三家成立至今平均超过半个世纪的企业,分享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