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两部曲:做好本分、找对舞台
新加坡企业应做个早起的鸟儿,探查国际市场目前的机遇。谨记“小红点”得聚集各路精英,才能优势互补、增强实力,总商会或行业商团的群体力量也可以助大家一臂之力,在海外大展宏图。人力部长陈诗龙近日也表示,即将公布国际化企业领袖培育计划,帮助本地高潜能公司吸引和留住人才、培养具国际视野的未来商界领袖,也能帮助中小企业的壮大。
这个月也是总商会三年来首次恢复国际商务考察,组团到马来西亚,获得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隆雪中总和巴生中总的热情接待,并参访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马来西亚拥有大量土地和天然资源,而新加坡是区域金融、物流、数码和科研中心,企业大可以朝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向合作,互惠互利。我在此行中深有体会,互信与合作得来不易,应积极耕耘,关系不维系很快就会蒸发,重建需更大代价。
最近我上了企业国际化的“两堂课”。第一堂是总商会副会长兼昇菘集团总裁林福星,在总商会新中商务论坛上分享进军中国市场的经验。他谦虚地表示,当初进入中国市场并不是自己主动,毕竟新加坡企业的规模太小,只能专心地做好本地业务,逐渐名声远扬,后来得到中国资方的赏识并献议合作。这个故事的启发就是“做好本分”,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疫情和战争使我国认识到供应链韧性有待加强,特别是粮食等必需品的供应。所幸我国持续开放、不选边站的外交智慧,赢得全球的互信与合作,让国人受到最小影响,经济也迅速反弹。
第二个启发来自我们的董事兼益昇有限公司创办人林志坚,如何善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物流方案,用于集装箱防盗、温度和湿度追踪等,并且不远千里将相关技术服务推进非洲和巴拿马,保证集装箱在穿越偏远地区时的安全。该技术获得当地政府的信任,省去了重重关卡的检查,安全又高效。这启示了必须“找对舞台”,耐心找到真正对得上的市场需求,有好土壤自然落地开花。
2019年末新冠疫情开始蔓延,形成国际危机。新加坡各界慷慨捐赠物资抗疫,表现了可贵的互信与合作;各国互相援助的动人精神,也彰显了“患难见真情”。然而因长期封控,供应链受阻引发了通货膨胀,加上俄乌战争爆发导致地缘政治恶化,全球陷入充满不信任及不确定性白热化的局面。除了经济下滑,社会与生计也充满了挑战,中小企业和低收入家庭尤其深受影响。
冠病疫情就如突如其来的大水漫灌,造成国家之间隔阂,形同孤岛,但是当大浪退去,陆地自然会重新连接。亚细安乃至国际市场的向心力一直都在,人心向往的是互联互通,多元交融,也唯有互信合作,世界才可在几千年文明的基础上,让社会更稳定、人民更快乐、经济更蓬勃、政府更创新、地球更安全。
(作者是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
目前亚细安在高速发展阶段,预计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四大的经济体,届时7亿人口中有60%处于35岁以下,发展潜能巨大。总商会最近进行的调查发现,本地商家最向往的三个国际市场依序为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而国际化的三大挑战为: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旅游限制,以及缺乏发展国际市场的人才。
近日全球瞩目的亚细安峰会、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也为世界带来了新曙光,各国领袖积极重建互信合作。美中两国领袖会面洽谈更稳定的大国关系,意义深远。李显龙总理也指出,亚细安不同国家之间开展实质和互惠的合作,对成员国更有价值;即便许多国家想加强本土生产能力,但没有经济体能完全独立于他国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