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乐说,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产品“漂绿”,现在已经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包括证投会在内的各种组织都在努力制定披露标准来打击这种行为。

国际评级机构晨星(Morningstar)最近剔除了超过1200只基金的ESG标签,这些基金管理超过1万亿美元(约1.44万亿新元)资产。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局长(金融监管)何恒心认为,机构投资者可以发挥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它们可以带头行使负责任的投资者尽责治理,与接受投资的公司积极沟通。

何恒心在研讨会演讲时指出,尽责治理不仅仅是为投资者争取最好的回报。“良好的尽责治理塑造被投资公司的企业行为,以创造长期价值、获得可持续的回报,并为整体社群带来积极正向的影响。”何恒心说,《新加坡投资者尽责治理原则》(Singapore Stewardship Principles,简称SSP)的修订版已经把ESG原则纳入投资决策。

为预防和打击企业“漂绿”,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SIAS)有意加强针对上市公司年报的提问,把范围扩大至可持续发展相关课题。

证投会会长大卫·杰乐(David Gerald)星期一(10月10日)在“新加坡企业治理周”的研讨会上讲话时指出,虽然协会已经开始针对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披露提出询问,但今后将加大这方面的努力。“最终我们是希望扩大到审查所有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并提出问题,以加强问责和改善对投资者的保护。”

杰乐指出,新加坡投资者希望市场有更多ESG投资产品,但监管者担心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以及他们的利益可能无法得到保护。

资金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尽责治理团队亚太区负责人乔毅文(Amar Gill)认为,董事会应有独立监督的能力,并且更积极聆听外部意见。“这些人可以是环境方面或劳工课题的专家,让你更好地了解外部是如何看待公司可能面临的问题,这样董事会才有能力对管理层的说法提出质疑。”

然而,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策略并非没有挑战。杰乐举例,其中一项挑战是企业和投资者应该如何协调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看法,即市场追求短期回报,但可持续发展的成果须长期酝酿。

制定披露标准 打击ESG产品“漂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