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团旗下关联公司陆国际新加坡四年前在新加坡注册,为本地和海外投资者提供线上财富管理业务。陆国际和泰国开泰银行合作,于去年11月推出FinVest线上理财平台。

中信证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信里昂在新加坡开展业务。中信证券于2013年收购中信里昂,中信里昂于1987年在新加坡设立了分支机构,至今已有34年,提供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并购咨询等服务,牵头完成及参与多宗大型交易,包括2017年冬海集团(SEA)及2020年纳峰科技(Nanofilm Technologies)的IPO项目。

他指出,新加坡和区域金融市场将得益于本地及周边国家高净值人群的高速增长。相关税务和法律的优势,吸引更多国际高净值人士及家族在新加坡设立家族理财办公室。

招商银行分行行长杜菁说,越来越多的高端私人银行客户选择新加坡做为个人财富管理地点。

新加坡中行还大力支持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分行作为新加坡进博会招展机构独家金融服务合作伙伴,三年累计为近200家新加坡参展企业提供金融和跨境撮合服务。

近几年,中资保险公司也看准区域市场的潜力,纷纷在本地扩展业务。一方面,中资企业的进驻带来了更多企业保险机会,另一方面,区域快速增长的人口和中产阶级,也呈现了寿险和财富管理的良机。

在保险方面,东南亚蓬勃发展的中产阶级和日益富裕、精通科技的人口,也有望推动退休计划、财富计划、健康保险,以及人寿保险产品的长期需求。

中资保险公司抢滩新加坡

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已成立85年,2012年获得特许全面银行执照,近几年来在本地设立了大宗商品业务中心、福费廷中心、私人银行、亚洲债券承分销中心、海外培训中心、创新研发基地等区域或全球性平台。

公司去年启动个人代理人团队项目,建立具有专业保险知识和实务经验的本土化专职保险代理人团队。

受访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以及中国推广“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更多中资企业和资金入驻新加坡,中资金融机构也随之扩展业务。

2018年8月,太平新加坡获得寿险业务执照,在2019年1月以综合保险公司的身份开展寿险业务。

谢瑞业说,年轻一代投资者爱分享自己的见解,因此设有投资者讨论群的投资平台受到欢迎。

随着新中两国间的贸易商业关系深化,更多中资企业以新加坡为据点开拓区域市场,中资金融机构的业务已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承保,以及证券投资等。

普华永道金融服务合伙人何贤赞指出,在不明朗的大环境下,新加坡被视为一个稳定的经商地点。企业在新加坡设立业务,为当地市场提供服务,并在东南亚扩展,为中国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服务机会。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资金融机构便已在新加坡驻足,为华侨提供汇款服务。

本系列下期(6月13日)将剖析冠病疫情后企业的“中国+1”战略

金管局去年1月推出的VCC框架,是专为投资基金而设的企业结构,可以单一基金形式设立,也可由两个或以上的子基金组成,分开持有各自的资产和负债,在资产和风险管理上提供更大灵活度。

他说:“新加坡不仅对外资开放,而且成功地将金融和技术领域结合起来,促进更高水平的合作和融合。”

中信里昂未来三到五年内在东南亚的目标是把营收翻一番。

德勤东南亚金融服务行业领导合伙人赵思彦说,新加坡往往被认为是进入东南亚市场的重要跳板。首先,新加坡有先进的监管,有利于尝试新产品结构和技术。其次,它拥有支持这些复杂金融和保险产品所需的金融和辅助服务的必要基础设施,如托管人、律师和会计。第三,新加坡消费者较成熟,在人口老龄化和区域高净值人士的推动下,财富规划和退休解决方案的市场不断增长。

室,旨在促进新加坡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与融资,RCEP的签署为新加坡带来巨大机会。

中国人寿保险的起步则较迟,它于2015年在新加坡成立公司,旨在立足新加坡,辐射东南亚。

新加坡和区域的资本市场蓬勃发展,企业并购融资活动吸引了市场参与者。

(系列六之五)

中国建设银行于2017年在新加坡设立了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心、私人银行中心和建银国际新加坡子公司。

陆国际新加坡总裁唐娟说,公司计划引入中国优质的投资机会和理财产品,通过可变动资本公司(variable capital company,简称VCC)结构,在区域内打通市场,满足区域乃至全球对中资理财产品的需求。

除了银行,多家中资保险公司、证券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也希望通过新加坡这个“小红点”,进一步辐射到亚细安市场。

中国太平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亚美指出,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越来越多中企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目前中国在新投资企业已超过7500家,业务几乎遍及所有主要行业。

中国人寿保险(新加坡)已和两家银行组成战略伙伴,拥有22家分行的销售及服务网络,中介战略伙伴逾19家,推出24款产品。

从最早为海外侨胞服务的初衷,到今天以服务中资企业和开拓东南亚市场为出发点,对中资金融机构来说,新加坡的定位已逐渐在改变。

展望未来,赵思彦认为,东南亚对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提高,因为在相对饱和的中国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然而,他们在东南亚的成功程度可能取决于他们执行本地化增长战略的能力,以及针对该地区每个高度多样化市场的具体特点而制定的策略。”

中资银行从早期的存、汇、兑服务,逐步拓展到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债券承分销、大宗商品交易、基础设施融资,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发行等。

他说:“东南亚区域市场保险渗透率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受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影响,各国保险市场发展不均衡,保险的需求也因收入水平有差异,从而产生多元化的保险产品需求。”

不过他指出,新加坡人口不多,市场有限,所以中资金融机构竞争的不一定是本地市场,更多是服务中国企业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于2017年开设新加坡分行,当时人民币从单边升值走向了双向波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始受到更严格的管理,浦发新加坡分行于是决定善用新加坡商品交易中心的地位,拓展大宗商品业务,于2018年10月设立大宗商品中心。

太平新加坡一直为中资企业提供全面保险服务,包括外劳担保险、履约保函、建工险、财产险、公共责任险、货运险、信用保险及员工医疗保险等。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于新加坡开设首家分公司。

到目前为止,金管局共向10家外国银行颁发这个执照,来自中国的银行占最多。另两家是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

本地和区域的财富增长则吸引多家中资银行设立私人银行业务,包括建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

最先在新加坡成立分行的中国银行,甚至在早期担当了非官方外交使节的工作,如办理访华入境签证等。

他说,如印尼和马来西亚,普遍存在投保不足的情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更多外资保险公司开拓东南亚市场,尤其是在东南亚互联网技术与数码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保险科技的应用与推广,将有助于保险产品和支付方式的多样化。

企业并购融资活动 吸引投资者

东南亚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而新加坡是进入东南亚市场的重要门户,中资金融机构在此设立分公司有利于进一步扩展东南亚业务。比如,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重要的金融科技市场,消费者年轻,智能手机普及率高。

中资银行服务多元化

去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向第三家中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颁发特准全面银行(Qualifying Full Bank)执照,也是近八年来首次颁发新执照给外资银行。

赵思彦认为,本地有巨大潜力的行业包括数码银行,许多区域市场的数码银行框架允许外国银行和科技公司进入。中国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以及中国绿地金融联合香港联易融公司牵头的财团,就各获一张本地批发数码银行执照。

根据瑞银/普华永道的报告,截至2020年7月,新加坡的亿万富翁财富总额较2019年4月增长44%,达到1026亿美元。

本地和区域的投资者,尤其新一代投资者,熟悉数码科技,再加上冠病疫情推动数码浪潮,多家金融科技业者前来提供投资服务,如老虎证券和富途在本地推出数码投资平台。

本期“东南亚华尔资”系列报道,探讨中资金融机构看中新加坡的哪些优势,也了解它们在本地的动向和未来战略。

新加坡管理大学金融学副教授梁昊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新加坡对于中国金融机构而言有许多优势,语言和文化有共同之处,经济金融方面合作深入。新加坡通过提供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政策,致力于打造成为区域和国际金融科技中心,这与许多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不谋而合。

华尔资

东南亚

老虎证券新加坡首席执行官黄天俊指出,本地的数码市场潜力巨大,自去年2月推出以来,平台用户持续增长,尤其在冠病疫情推动下,去年第三季的交易额环比大增540%。他发现,本地客户中30%是Z世代的投资者,对在线投资感兴趣。

杨亚美透露,太平新加坡去年保费总额达到4亿2100万新元,同比增长57%,资产总额增长55%至9亿3900万新元,过去五年保费和资产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6%与31%。他说:“太平新加坡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看好新加坡金融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的发展,公司开始进入寿险市场。”

除了为中资企业在本地和区域业务提供贷款,中资金融机构如今可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债券发行、外汇对冲、牵头首次公开售股,为企业家则提供财富管理和承传服务,而本地和区域的个人金融服务市场,也吸引中资金融机构来角逐。

中信里昂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设有分支机构,中信里昂东南亚投行部负责人孙伟俊说,东南亚各国政治背景不同、语言多样、营商环境各不相同。例如,泰国债券融资成本相对低廉,而新加坡则拥有更为成熟的股权资本市场,因此公司要针对不同市场制定相应策略。

新加坡分支将继续开拓新加坡、东南亚和中国之间的跨区域业务机会,同时继续推进股票衍生品、固定收益产品、股权及债券融资等服务领域,把握新加坡交易所与沪深交易所互联互通领域的新机遇。

建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任冬艳告诉《联合早报》,亚细安各国正在加快铁路、公路、港口、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巨大资金缺口。新加坡于2018年也正式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办公

最大的中资私人银行招商银行2017年开启私人银行业务,截至去年底,客户数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1.7%,资产管理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45.5%。

富途控股(Futu)的线上交易平台moomoo今年2月在本地上线。富途新加坡董事谢瑞业指出,新加坡有越来越多的数码原住民(digital native),最近几个月迅速增长。集团今年第一季的付费客户增长七倍,七成新客户来自新加坡、香港和美国。

中国人寿保险(新加坡)首席执行官林向阳认为,新加坡的保险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健康保障、养老年金、财富管理和资产传承上有庞大的需求。

近年来,除了中资保险公司在新加坡获得执照,其他参与者也进入市场,分销保险科技解决方案,或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新的解决方案。众安保险便与Grab合作,在后者的App推出保险平台,瞄准东南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