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总会结束,但世界已难以回到过去。王宇德和陈敏如都指出,疫情加速了数码化步伐,自疫情暴发以来,公司团队更加忙碌,业务规模也扩大了。往前走,他们会继续开拓区域市场,抓紧数码化的机遇。
腾讯则是去年9月宣布在新加坡开设办事处,支持公司在东南亚及区域业务的增长。公司租用华侨银行中心东大厦(OCBC Centre East)一个可容纳将近200人的办公空间,并在本地招聘近90名员工,包括安全数据科学家、软件工程师和产品营运经理等。
他说:“中国科技公司要考虑的不只是当前,还必须考虑到未来五年、10年的长远发展。它们现在或能加快做大国内的市场,可是最终它们一定得走出去实现全球化。这是富有远见的做法,也是中国科技公司必然的发展。”
为协助培养新加坡科技人才,金融壹账通与新加坡管理学院(SIM Global Education)在2018年携手共建“平安学院”,旨在为学生提供为期一年的金融科技课程。
新加坡正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全球的科技生态系统。中国科技公司的涌入,可让这个生态圈更欣欣向荣。
2016年,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13.3亿新元)收购了本地电商平台Lazada,两年后,它进一步斥资20亿美元再度投资Lazada。去年5月,阿里巴巴以约8亿4000万元收购安盛保险大厦(AXA Tower)50%股权。
平安集团也是另一家从“新”出发的中国企业。它先是于2017年在新加坡设立在线财富管理平台“陆金所国际”(Lu-Global),隔年成立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Oneconnect)的东南亚区域总部。2019年,平安旗下的平安好医生与本地的Grab成立合资公司,将线上医疗惠及东南亚。
根据大华银行、普华永道与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去年联合发布的报告。在2015年到2019年期间,东南亚区域金融科技累积融资总额有65%投入新加坡,达24亿9800万美元(33亿3400万新元),领先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家。
新加坡成中美科企战场?
提升本地科企枢纽地位
大约四年前,当阿里云智能新加坡总经理王宇德博士来新加坡工作时,他是公司里第一批“出海”到国外的员工,属于较少数来新加坡发展的中国科技企业高管。
本系列下期(5月23日)将探讨为何越来越多中国高净值人士选择在新加坡设家族理财办公室。
为什么中国科技公司大举涌入新加坡,纷纷选择在这里设立业务呢?
看中新加坡科技人才
王宇德同意,科技本身是没有边界的,中美科技战最终落点还是应回到科技身上。他强调说:“阿里云是科技公司,我们聚焦的是利用科技服务企业客户,用数码化手段帮企业转型升级,给它们创造价值。”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中国科技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知名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以及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在我国打造全新的“BAT”。为什么中国科技巨头偏好在本地设立“桥头堡”?
他举例,中国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等领域,拥有许多领先技术。通过合作,本地企业能提升科技能力,催化更具创意的解决方案,进而带来更多增长机遇。
金融壹账通东南亚首席执行官陈敏如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平安选择新加坡为中国以外的首个开拓市场,除了看中新加坡稳定经商环境、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亚细安6亿人口市场,也看中新加坡的科技人才。
在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气氛中,新加坡一直维持中立,与中国和西方很多国家都保持着良好的联系。但随着越来越多中国科技公司涌入新加坡,这对新加坡政治中立性是否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新加坡成为中美科技公司的“战场”?
在中美科技战和科技人才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它们的涌入对新加坡会起到什么影响?这股中国科技风又会越吹越猛吗?
他进一步指出,新加坡被誉为“亚洲的瑞士”,有强而有力的法律架构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且在中美关系中保持中立。中国科技公司在这里设立区域总部,有助于建立提高国际知名度,减少中国企业色彩,无形中助力它的海外发展步伐。
科技人才竞争更激烈
她说:“科技公司需要硬件设施和市场,更需要优秀科技人才。因为即便我们有市场和硬件优势,如果没有科技人才进行创新,公司业务也难以取得迅速发展。新加坡人才兼具学历和技术,不少又能说双语,对融入中国企业文化和开拓东南亚市场,起着重要角色。”
阿里云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主要提供云计算、云服务器及人工智能科技服务。2015年,阿里云正式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王宇德于2017年从杭州总部调派来新,并于2019年初担任总经理,负责开拓新加坡和东南亚市场。
根据咨询公司光辉国际(Korn Ferry)报告,到了2030年,全球科技人才短缺预料会加剧至430万人。报告也说,如果我国金融和商业服务行业不改进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的战略,它们将因员工短缺而无法实现多达292亿美元的经济增长。
像去年6月,面对疫情冲击,阿里巴巴在新加坡推出Project Sprout Up,让本地企业更好地与全球买家争取B2B商贸机会。同时,阿里巴巴天猫平台也协助中小企业的数码转型。
她说:“去年,中国科技公司纷纷到新加坡设立业务,带动本地科技行业蓬勃发展,同时导致人力成本激增。很多科技人才薪水涨了一倍以上,不少也被高薪挖角……如今,我们继续填补科技人才的缺口,满足科技公司激增的需求。”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中国科技公司来到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发布的数据,全球顶尖的100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当中,超过80家在新加坡设立公司,包括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以及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等。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策略管理教授好川透(Toru Yoshikawa)则认为,面临中美贸易战和中美科技脱钩的压力,中国科技公司有必要把中国的业务与海外业务“脱钩”,并塑造一个更国际化、实践良好商业行为的企业形象。
王宇德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我觉得中国科技公司出海现在是一种趋势,像阿里巴巴也好,别的公司也好,大家都开始往新加坡和东南亚区域发展,而开放总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阿里巴巴早在2014年就开始对新加坡展开投资,买下新加坡邮政(SingPost)的10.35%股权,之后增加股权至14.4%,成为新邮政第二大股东。
好川透也认为,新加坡和东南亚市场将继续扩大,给中国科技公司带来巨大增长潜能,即便中国政府提出“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这些公司涌入新加坡的趋势将延续。
中国特稿:中美矛盾激化 全球供应链重组 中企寻商机东南亚成香饽饽
延伸阅读
陈敏如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她毕业自长老会中学和南洋初级学院,之后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就读,并曾在惠普(HP)和微软等美国跨国企业任职。
对此,王砚波认为,新加坡要游走于中美科技战之间,同时维持政治中立性,的确愈发困难。“因为单从科技层面上来看,中美可能有不同技术标准,这种‘非你即我’的科技本质,让新加坡企业难以在中立环境中运营。”
尽管中国科技公司在新加坡布局,对我国经济和投资带来贡献,但短期内它却可能造成冲击。
全德健说:“本地企业通过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能产生积极涟漪效应,进而促进科技生态圈的交流与发展。”
全德健却认为,新加坡一直以来吸引着全球企业,从欧美、日本、韩国到东南业公司都有,这并没有影响新加坡的中立性,反而让新加坡成了各国企业汇聚整合的融合点。“从务实角度来看,中国或美国科技公司都是从事商业活动,只要它们不对新加坡国家利益或安全形成威胁,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它们。”
其他在新加坡设立业务的中国科技公司还有携程(Trip.com)、爱奇艺、华为云、商汤科技(Sensetime)、依图科技(Yitu)、澎思科技(Pensees)、同盾科技、游族网络(Yoozoo)和远景集团(Envision Group)等。
但现在,他不仅习惯了新加坡的生活,还因为中国科技公司纷纷到新加坡设立业务,在这里或手机朋友圈中碰到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同行朋友。
王砚波说:“中国科技公司带来影响有好有坏。短期来说,它会造成住宅租金和房地产价格上涨。另外,本地公司也可能面对高素质员工要求加薪和奖励花红的压力。”
字节跳动去年也宣布,要以新加坡为战略据点,未来三年准备投资数十亿美元,为设在新加坡的东南亚地区新总部招聘数百名员工。它在回复媒体询问时说:“随着新加坡业务的扩大,我们继续寻求最好的全球和本地人才来支持我们的业务,扩大我们在本地的技术与能力。”
陈敏如受访时坦言,科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是全球趋势,不只是本地公司,连中国公司也面对相同挑战,像去年科技业在疫情下异军突起,金融壹账通迎来强劲需求,她有意大展拳脚,结果却碰上招募人才的挑战。
阿里巴巴发言人回答《联合早报》询问时说,自结缘新加坡后,阿里巴巴集团一直支持新加坡商业生态发展。
国大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王砚波助理教授认为,中国科技公司涌入新加坡,部分原因是它们在中国国内增长已来到一个瓶颈,急需寻求新的增长点。
他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互联网用户群,但增长如今明显放缓。反观东南亚,互联网普及率要低很多,而且经济的数码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新加坡除外)。许多中国科技公司认为他们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适用于东南亚,鉴于新加坡的战略位置,自然把新加坡列为国际化的首选目的地。”
大华银行首席经济师全德健受访时指出,中国科技公司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增加政府税收,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此外,它们也有助提升新加坡的科技企业枢纽地位,吸引更多外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