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受访时说,有些想出售人寿保险保单的人,在当年买下保险后患上某些疾病,保险能提供这方面的医药赔偿。在这种情况下,受保人不应该卖掉保单。
“若受保人急需用钱,可选择以保单的现金价值做担保申请贷款,但要每年支付5.5%至6.75%的利息。”
C先生想要扩大投资范围,他看中了保险公司派发的稳定现金利益(cash benefit)和期满利益(maturity benefit),便买下二手保单,定期支付该份保单的保费。保险保单因此成了一种投资工具。
本期的《理财锦囊》将分析卖掉保单的利与弊,消费者应谨慎考虑后才做决定。
买卖保单有利,自然也有弊。
不是每一种保险都可买卖
“买者购买二手保单是要获得保单提供的现金利益和期满利益,绝对不是希望获得受保人逝世后的款额。何况我们不可能追踪受保人的健康情况,更不可能在受保人过世后,向对方家人索取死亡证书来领取这笔钱。”
关于这点,谢圣杰指出,虽然名义上是这样,但实际上买者很难获得这笔赔款。
回到上面主文开头用的例子,保单卖掉以后,保单上的受保人依然会是A或B先生,但保单派发的现金利益和期满利益则属于买下二手保单的C先生。以储蓄保险来说,保险到期后的款项将全数归C先生所有。
以上就是买卖保单的基本过程。
如果受保人逝世或永久性全残,保单提供的这方面大笔款项,也属于C先生。
若保单快要到期,受保人在数年后便能获得可观的期满利益,收购价会更高。
熟悉投资理财和保险理财的星融理财顾问行政总裁谢诏全指出,买卖保单在新加坡是合法的,但不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管制,难以预料市场变化。
理财锦囊
B先生也要出售不久前签订的储蓄保单。他原本到银行开设定期存款户头,却被储蓄保险的较高红利吸引,改而购买储蓄保险。可是他后来发现定期存款能随时提取,比储蓄保险更灵活而感到后悔,所以决定尽快卖掉保单,以避免长期支付保费。
在收购过程中,卖者最关注的是能否准时收到钱。
举个例子,A先生数年前买了一份人寿保险,每月支付500元保费,可是他突然被公司裁退失去收入。为了节省每月开支,他想要退保,停止支付保费,却发现能取回的保费不多,于是改而把保单卖给专门买卖保单的公司,以减少损失。
“我不建议他们出售保单,因为若卖掉保单,他日后要再购买人寿保险的话,这些疾病就会被列为‘已有病症’(Pre-Existing Conditions),保险不会为这些疾病理赔。至于手头紧的人,如果只是暂时无法继续供保险,我们会建议他们以保单的现金价值做担保获取贷款。”
保险能为受保人带来不少好处,梁振祥提醒消费者在买保险之前要仔细考虑,确定自己能否长期付费直到期满为止。至于买保单的投资者,他建议把这类投资融入长期的理财规划中,而不是选择利益较少的短期保单。
买卖保单的公司向这两人收购保单后,把保单转卖给他人,从中赚取利润。
若不想继续供保险,可以要求退保解约,但能取得的退保金不多,另一个方法就是卖掉保单。
售卖保单的人增加,相信是因为这些公司收购保单时所给的费用,一般会比取消保单所得高出大约5%至10%。
卖者出售保单,也要把权益转让出去,保单提供的各项红利和赔款都不再属于受保人。
此外,受保人转让权益之后,如果不幸逝世的话,家属将得不到一分一毫。
他说:“这在道德上似乎不太对。此外,储蓄保险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有它的好处,我个人不鼓励出售保单。买保单的人也应该注意,期满利益未必会跟预估数字一样多。”
受访的三家买卖保单公司Purvis Capital、Reps Holdings和Conservation Capital都表示,在过去一年里,公司所收购的保单增加了至少5%,所接到的询问更大幅增加。
Purvis Capital执行董事林华东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最近接到的询问,较多是关于收购价,他们要比较价格。这是个良好的迹象,显示人们已听说过这种做法,也开始接受买卖二手保单这个概念。可是大部分投资者依然不熟悉这种投资方式。”
买卖保单是怎么一回事?
Reps Holdings执行董事梁振祥受访时说:“我们一贯的做法是先了解受保人面对的问题,然后提供一些建议。比方说,保费太高,我们会建议他们取消附加险(rider)或从每年付费改为每月付费,或降低保额(sum insured)。
售卖保单近年来开始受关注,对于这类套现方式的意识也有所提高,但买保单作为投资的人依然较少。
不是每一种保险都可用这个方式买卖,基本上只有能转让权益的保单可以买卖,例如人寿保险和储蓄保险。
林华东提醒有意出售保单的人,一定要同声誉良好的保单买卖公司交易,或多向可靠的人打听,才决定卖给哪家公司。
即使符合以上条件,保单买卖公司也不是照单全收。
卖出保单等于权益转让
此外,这些保险的保费必须是以现金支付,用公积金存款或退休辅助计划存款(Supplementary Retirement Scheme,简称SRS)付费的保单不能买卖。
Conservation Capital总经理谢圣杰也有类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