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说,中国政府2004年年底提出红色旅游,以中国共产党历史相关的纪念地为旅游资源,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引导和组织青少年讲述红色故事。近年大陆不仅传统经典的红色景区游客如潮,一些红色旅行新兴景区也深受欢迎,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到来。

香港曾是英国殖民地,部份街道名称以英国地名或人名命名,和大陆其他大城市相比显得有趣又特别。去年以来,麦当劳道、轩尼斯道、佐敦道等路牌,成为大陆游客打卡的新宠,正好说明香港保持“一国两制”特色的重要性。

这也印证了一些业界人士之前的看法:旅游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对促进香港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不过时过境迁,近年香港旅游业吸引大陆游客的优势正逐渐消失,面临发展瓶颈。

面对香港旅游业遭遇新一波寒冬,港府早前已经开口向中央政府求助,希望尽快开放更多赴港自由行的大陆城市。中国大陆有14亿人口,估计仍有数以亿计的人未曾到访香港,具有庞大的潜在市场。无论如何,旅游业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香港要保持旅游业的竞争力,还是要依靠自己走出一条特色的道路。

曾有大陆旅游业朋友不解地问我,近年建制派政团纷纷要求当局打造香港特色的红色旅游路线,推动香港青少年及民间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何就没人进一步提出改善旅游配套,吸引大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参加这种红色旅游团,否则一定可以壮大香港旅游业。

讽刺的是,许多年前曾有港区政协委员提出:香港街道要改名以去殖民地色彩,加强港人的爱国情怀。他们误解了大部分港人的“恋殖”,其实是希望保持集体回忆的恋旧情怀。否则,又如何解释这些街道名称成为近年大陆旅客访港喜欢打卡的热门地点。

香港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大陆密不可分,社会各界经常说要因应国家的战略规划以发展香港经济。有意思的是,似乎没人想到香港旅游业如何配合大陆国策,在这方面发掘旅游新点子。

纵观香港旅游业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一国两制”下保留下来的中西文化特色,是香港最能吸引旅客的亮点。问题是,近年香港社会在这方面似乎失去了方向。

这些例子恰好反映了香港目前一个大问题:疫后恢复通关一年多以来,经济发展依然疲弱,许多人似乎仍在吃老本。香港旅游业复苏步伐不似预期,是时候好好思考未来何去何从。

二是近年中国大陆流行“特种兵”穷游,香港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由于来往香港的交通日趋方便,许多广东民众皆选择来港一日游。以这次五一黄金周为例,平圴每人花费不到3000港元,连买一部品牌手机的价钱都不到。中国经济一日未有明显改善,丁财皆不旺的情况,短时间内恐怕会成为香港旅游业的新常态。

一是香港的吸引力正逐渐下降,访港的大陆游客人数过去一年一直未能达到冠病疫情前水平。香港各界早前为了这次五一黄金周筹备了各种活动,包括一连串优惠和维多利亚港烟火汇演等等。纵使香港用尽九牛二虎之力,过去五天大陆访客人数还是达不到当局最保守的预测水平,难免令人有点失望。

单从数字来看,76.6万人次的旅客人数尚算可以接受,毕竟香港过去一星期持续天阴有雨,偶尔发出红色暴雨警告,影响了许多游客来港的意愿。若进一步分析过去几天香港旅游业的整体表现,反映出不少隐忧。

正如大陆高官所说,香港面对新环境必须不断创新以推动发展。香港旅游业面对困难实属正常,但办法总比问题多。香港业界人士这个时候更要理智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困难变为成功的加速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对症下药,终将拨云见日。

延伸阅读

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被日本侵占三年多,同样不乏红色历史景点。既有西贡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园、元朗凹头潘屋及元朗十八乡杨家村;也有不少隐于市的红色景点︰供奉115名东江纵队烈士的大会堂纪念公园、香港皇后大道中18号二楼的八路军驻港办事处旧址……均记录香港参与抗战的点点滴滴。可是港府多年来不重视,公众对这些景点的认识有限。

中国为期五天的五一黄金周假期,在上星期天(5月5日)结束。香港入境处的数字显示,共有76.6万人次中国大陆民众到香港旅游,接近港府早前估算的80万人次,为香港带来逾20亿港元(3.45亿新元)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