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今年财政赤字已在国债发行后上升至3.8%,王军建议,当局可把明年的赤字率定于3.8%到4%左右的标准,“才称得上是适度的加力”。

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11月份CPI下降是受食品、能源价格波动下行等因素影响。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继续保持温和上涨。

王军认为,财政刺激政策将是中国明年政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政治局会议强调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意味着当局会力求掌握平衡,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不可能出现过度扩张的刺激措施,导致经济迅速从通缩转为通胀。

中国11月消费价格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创下三年来最大跌幅。受访经济师指出,中国通货紧缩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在第三季度实现的弱复苏已出现明显逆转,复苏力度变得更弱。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六(12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这个数字高于接受彭博社和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师预测,创下自2020年1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中国经济今年来面临多重不利因素,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增加、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以及国内外需求不振。彭博经济师预计,如果没有足够刺激措施提振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中国的通缩风险将持续到明年。

中国国务院在10月下旬增发的1万亿元(人民币,约1867亿新元)国债,以更好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国消费者物价今年以来处于疲软状态,CPI同比持续回落。7月CPI跌入负值区间,是2021年2月以来再度陷入负增长;8月由负转正;9月由正转平。10月CPI同比下降0.2%,时隔两个月再度负增长。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师王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11月份终端消费和上游工业的总体价格降幅均超出预期,这反映中国当前物价低迷的形势还没有彻底扭转,国内需求疲软,供应链供过于求。

中国1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0.3%,连续14个月下降。

通缩可能导致经济活动出现螺旋式下滑,加剧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消费者会因为预期价格下跌暂缓购物,遏制消费。由于未来需求出现不确定性,企业可能会降低生产和投资,并削减雇员,使就业形势恶化,导致消费者消费更谨慎的恶性循环。

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明年将加强财政支持,以促进经济复苏,重振投资者信心。据新华社报道,中共政治局星期五(12月8日)召开会议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物价下跌是通缩的前兆。世界其他国家今年以来都在努力应对生活费的快速上涨,想方设法抑制通货膨胀,而中国却面临着物价下跌这一相反的问题。

在王军看来,中国CPI前几个月的回暖是暂时的,不代表着低迷趋势有所改变。他说:“中国还是深受通缩的困扰,还没有摆脱这样的局面。这是当局必须正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