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遇冷和生育率下跌,是中国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面对的两大挑战。它们既有各自的历史成因,也有共同的时代症结。
受疫情封控等逆风因素影响,今年4月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6.1%的两年来高位。与此同时,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下1076万人的历史新高。面对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年轻人搁置婚育考量,推迟购房计划,是再合理不过的选择,尽管这将进一步加剧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困境。
官方此前对楼市重拳出击,令恒大等多家大型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至今仍未恢复元气,市场信心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冠病疫情反复,中国多地相继封控,又为楼市雪上加霜。除了交易活动受限,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也令购房者更加谨慎。
为多孩家庭提供购房优惠,是今年来中国上百个城市出台的房地产提振措施之一。面对跌至冰点的楼市,有的地区放松购房限制,有的下调首付比例。中国央行上周日更宣布,统一降低首次购房者的房贷利率。
激励三孩家庭买房救市,可能释放短期需求,但难以根本解决生育和楼市的难题。决策者的当务之急,应是重铸实体经济活力,保住民众饭碗和市场信心。若无法对症下药,只是把两尊自身难保的泥菩萨绑在一起,最终谁也过不了江。
在此之前,南京、东莞等多个城市已先一步出台对多孩家庭的购房优惠措施。除了允许二孩或三孩家庭增购一套房,部分地区还对多孩家庭发放购房补贴。四川乐山本月初就宣布,二孩及以上家庭购买新建商品房,每套可享受5000元(人民币,下同,1029新元)补贴。
各地政府在一筹莫展后,转向鼓励“多生孩子多买房”,是病急乱投医吗?不难发现,这项政策的目标群体从购买刚需房的首次购房者,转向添置改善型住房的家庭。通过降低多孩家庭的购房成本,释放新的购房需求。
另一方面,2020年疫情暴发后,中国结婚登记人数急剧下降,去年进一步下滑至763万6000对,创下1986年以来的新低。去年生育率也随之降低,全年净增长人口数仅为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跌至0.34‰。随着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不少专家预计今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然而,诸多松绑措施并未带动楼市买气回升。本周一的官方数据显示,4月中国住宅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大跌49%,降至六年半来最低水平。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最新统计,70个大中城市上月新建商品住宅均价同比下跌0.1%,是2015年12月来首次出现下跌。即便是和不景气的前一个月对比,4月商品房均价也下跌0.3%,不仅连续第八个月滑落,也创下五个月来最大降幅。
但更多网民对这类新规嗤之以鼻。在杭州三孩家庭可多买一套房的新闻评论区,有人反问:“我没有多买一套房,是因为缺孩子吗?”还有人揶揄:“现在经济这么差,谁还敢生三孩?除非政府说生三孩送一套房,还有可能刺激一下生育。”
有房地产分析师认为,将楼市松绑政策与鼓励生育政策相结合,会成为未来中国楼市调控的重点方向之一;在促进市场交易的同时,也有助于推进人口生育政策,可谓“一石二鸟”。
这项新政面对的挑战也显而易见。首先,今年以来经济压力持续加大,不少家庭连日常开支都要缩减,生育和购房规划更有可能因此顺延。4月中国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创下两年来最大跌幅,家庭房贷规模直降605亿元,都反映了大环境对民众需求造成的压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围墙上经常可见白底红字的计划生育宣传语:“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话如今无人再提,取而代之的是一句新口号:“多生孩子多买房”。
此时还有余裕养育第三胎、添置新房的家庭,通常是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家庭。为这个群体提供购房优惠,的确有助于带动一部分楼市需求,但这又和官方至今仍在强调的“房住不炒”背道而驰。杭州三孩买房新政出台后,就有观点批评,尽管政策公告里仍写着“房住不炒”,但内容摆明了是鼓励有钱人投资房产,让此前遏制炒房的种种努力前功尽弃。
浙江省会杭州本周发布多条促楼市发展新政,其中以“三孩家庭可增加购房套数”最为吸睛。通知明确,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在限购范围内可多购买一套住房,参加新房摇号销售时,还可以像“无房家庭”一样优先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