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央行自2007年5月以来首次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和当时上调一个百分点相比,此次上调幅度明显加大。
分析也指出,此次央行没有使用外汇风险准备金等过去几年常用的政策,而是动用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过去较少使用的工具,说明未来若外汇市场再次出现明显投机活动,央行还有其他工具可以动用。
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4月在一场会议上说,人民币中长期内将持续对美元升值,“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我们管不了人民币汇率,中国中央银行最终要放弃汇率目标”。这番发言在5月19日刊登后,被市场解读为央行放手允许人民币大幅升值。
面对人民币汇率急速攀升,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连忙表态称,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几天后的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会议再次强调这一观点,并指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靠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靠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
中国外管局前国际收支司司长、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解读,本轮调整传达了两个重要信号:一是央行不会放任人民币过快升值,必要时将果断出手;二是央行不出手则已,出手必是重拳。
央行调统司前司长盛松成上周日(5月30日)接受新华社采访警告,人民币快速升值不可持续,不符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也无法抵消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同天发表评论员文章,提醒不应忽视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例如美国经济复苏带动美元走强、美国联邦储备局退出量化宽松等。
尽管官方频频喊话“降温”,但市场看涨人民币的预期依然高涨。最终央行不得不祭出多年未用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才暂时遏制住人民币一路狂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昨天应声回落,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天收盘下跌0.24%,离岸人民币汇率也微跌0.06%。
两天后,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研究部主任吕进中在《中国金融》微信号上撰文,建议增强汇率弹性,通过人民币适当升值,抵御大宗商品价格引发的输入性影响。尽管这篇文章很快被删除,依然引发市场对官方有意推升人民币汇率的联想,进一步加速人民币升值。
今年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随美元走弱持续攀升。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周三(5月26日)突破6.40大关,两天过后又突破6.37关口,创下三年来新高。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在5月31日盘中,更一度突破6.36关口。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缴存在央行的一笔款项,目的是保障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求。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银行要在央行缴存更多外汇,市面上美元等外汇供应量随之减少,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会减轻。
中国央行前天(5月31日)一纸简短公告,令金融市场大为震动。
早点
这有助于让市场从亢奋状态中冷静下来。
除了美元指数疲弱,中国强劲的出口和国内资产高收益也助推人民币汇率。另一方面,今年来钢材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令“以人民币升值对抗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呼声日渐高涨,尤其是当一些央行人员做出这样的表态时。
关于中国央行是否应干预人民币汇率,近年来的讨论有增无减。一派观点认为,随着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更多国际投资者更有意愿持有人民币资产,这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随着人民币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中国出口企业面对的美元汇率压力也将迎刃而解。
央行公告称,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决定自本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两个百分点,即由现行的5%提高到7%。
不过,央行近期的表态和动作表明,官方短期内不会将人民币汇率完全交由市场决定,更不会将汇率作为调控进出口价格的工具。
监管层和官媒接连发声管理市场预期,说明中国官方并不乐见人民币急速升值。因为在原材料供应短缺的背景下,通过人民币升值不仅难以对冲大宗商品涨价,反而可能令出口行业竞争力受损。此外,市场“追涨杀跌”的羊群效应,可能诱发企业恐慌性结汇,让大量热钱流入境内市场,扰乱当局的宏观调控。
沪声纸述
央行罕见地祭出这个14年未动用的工具,就是为遏制人民币汇率近来疯涨的态势。
中国的疫后经济复苏之路依然走得小心翼翼,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