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人士说,各地方政府有一套项目招投标的程序,“资格”是门槛,要么研究讨论取消这项门槛,要么产业园自己有一条龙企业配套服务,协助外商在园内落地、成立实体。它不仅需要产业园区有专员做好协调统筹,还需要和工商行政、财税、法律等各个部门保持顺畅的沟通对接。

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都是中国当下经济发展的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连续三年提到了“人工智能”,还首次把“智能+”和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起来,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表明官方有意把全民创新创业逐步导向实体经济领域。

其二,“不把政策钉死”的前提条件是得有一套基本的产业促进鼓励政策文件与管理办法,使到各方可以在一个基础框架上商洽,有一个简单的版本作为参照。产业园管委会如果没有提供各方会商的机制,就很难责怪政府部门资助了这家忽略了那家。

实在话

特稿

W团队初步吹风摸底后接到反馈,海外商家更希望多了解产业园过去几年的真实发展现状,除了交通、配套等建设进展,在重点产业发展领域有无招商细则、政府对企业税收、人才落地、员工生活福利等优惠政策。

中国中部某省地级市近期正筹备到海外做产业招商路演,为其承接海外嘉宾邀请和会务接待的W团队,这些天忧虑着接下的这宗“包山包海”小生意到头来可能是一幕假大空的戏。

可是待W团队向客户方反馈时,主管抛出了“别人能给的政策我们都可以商讨”、可以遵循“一事一议”等宽泛表述;再去与海外商团接洽时,后者显得意兴阑珊,称各种招商会太多,天马行空反而难促成具体合作。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去年12月发布的报告,中国现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9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5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和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135家和42家。

第三,无论科创的热情度多么高涨,回到“面包牛油”的现实生活,地方政府对引资企业的税收都有一定要求。外商在某市不同区县管辖的产业园内注册企业,待遇和发展会根据所属区县的整体财税情况、行政级别、受重视程度等出现差异。

引进海外科研试验
在中国不注册难竞标

中国国家级的各类园区已经超过500家,再到省级市级,数量之多可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一个产业园区的定性和发展路径需要有高瞻远瞩的谋略,闻鸡起舞式的土地拼凑、硬生出个产业园当由头,最后只怕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落得个各方受困的窘境。

客户希望通过这趟海外路演,以一家产业园为平台,接触到当地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金融科创、智能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法税财现代服务业等行业领域的产学研界翘楚,共谋商机。

引进海外先进技术等做法尽管值得鼓励,但对于不少地方政府来说,他们或许不得不承认,海外学府或私企的技术孵化器与科研试验若在中国没有注册的实体,等同于没有竞标“资格”。

上述客户清单列出的产业招商方向,近乎高度浓缩了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而与自家多年前出台的产业规划导向相比,倒是出入蛮大。地方动作和中央精神契合的确是一种政商文化智慧,可惜如此“全面的清单”却让海外商团和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觉得毫无头绪。

产业园需明确定位定性

W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边厢它清楚该市产业园的产业定位确实不清晰,当年的一张蓝图每一两年“升级”版本,很难塑造产业园独有的特性;另一边厢,海外投资者正在迅速成长,不愿再为应酬式的搭台唱戏当配角,大家更希望是和产业链相关的业者接触、碰撞出火花,找到合作的切入点。

一名曾经从事产业园区招商的人士指出,尤其是在科创科研等大资金投入的产业领域,海外商家是做区域和全球布局,因此看的不仅是中国范围内某个产业园区的层级、得到的支持力度等,他们还会做国际的横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