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也透露,三年前妈妈将年初一煮面线的重任交给她。此外,她也分享小时候吃另一道莆田美食——卤面的往事;“小时家境不是很好,每次吃卤面都会配白饭吃,因为这样才吃得饱。”
董姿彦遗憾没能学好兴化方言
对于这次能参与《兴化美食文化节》演出,董姿彦表示非常开心,“因为可以补缺自己对兴化文化的知识,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兴化的文化。”
问她有没有想过回莆田探亲?
刘琦接棒妈妈 过年煮面线
由新加坡莆仙同乡联合会首次主办的《兴化美食文化节》,即日起至星期天(3月17日)在乌节路义安城广场举行,民众可在会上品尝多达30种以上的兴化美食,如姜橄榄串、海蛎饼、盐焗猪肝、豆丸泗粉、头水炸紫菜、九转粉肠等,同时还能欣赏来自本地和莆田的精彩文娱表演。
原来每逢大年初一,刘琦的妈妈就会煮一大锅兴化面线。“那是一道很简单的菜肴,有猪肉、海鲜等,不过,印象最深刻的是紫菜,那可是亲戚从莆田运过来的……它被卷成条状,我们必须慢慢拆开洗净,因为有很多沙,再将它晒干。”
据了解,本地约有2万7000名兴化人,在演艺圈中也有不少,如刘琦、董姿彦和向洋等。
“我对兴化文化不太熟悉,只会吃,小时候阿嫲会炒一大盘兴化米粉,米粉是细细的那种,里头有海鲜、肉类和紫菜……典型的兴化美食。”她笑着说。
也因为这样,向洋爱上了兴化卤面,“因为兴化卤面必须用手工的面条来烹调,真的很不容易。”
令向洋感到欣慰的是,多年前曾和家人一起回莆田探亲,“我们的大家庭探亲团约有15名成员,到了那里,我看到那么多从未见过的亲戚,感觉有点超越现实。”
问他对兴化文化的初体验是什么?向洋回答:“莆田卤面。”
“想呀,母亲曾经告诉我她的乡下是莆田石柳村,但我在地图就是找不到,后来向本地的莆田会馆查询,才知道是母亲记错名字了,应该是西柳村。”
刘琦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透露,双亲都是兴化人。她笑说:“我对兴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面线和卤面。”
刚结束妆艺大游行,目前正在养精蓄锐,准备参加6月份新加坡华乐团举办的《梁文福音乐会》的董姿彦告诉记者,她父亲是兴化人,母亲则是客家人。
他说,每逢过年过节,婆婆一定会煮给家人吃,“小时候我只能在家中吃到,所以当时还一度以为是婆婆发明的一道菜呢!”
说起娱乐圈其实有不少艺人也是兴化籍贯,董姿彦透露她在在参加《中国好声音》后,才知道向洋的母亲娘家是兴化人,舞台剧演员、梦FM成员之一刘晋旭也是兴化人,“每次和他们合作或聊天,都会感到特别亲切,好像一家人。”
不过,她感到遗憾的是自己不会说兴化方言。“从小我跟老人家以华语和英语沟通,很少有机会说兴化方言,再加上我的阿公阿嫲走得比较早,没有太多机会向他们学习,这是我感到遗憾的。”
刘琦大年初一煮兴化面线;董姿彦遗憾没学好兴化方言;向洋曾与家人回莆田探亲,配合今天登场的《兴化美食文化节》,三名兴化籍贯艺人同《新明日报》分享他们从小到大最爱吃的兴化美食。
向洋曾随家人到莆田探亲
和刘琦、董姿彦一样,向洋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兴化人,不过,他却对兴化文化一知半解,直到近年兴化饮食文化开始在本地兴起,才对它有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