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钟太短?不够用?多么希望三人行的故事能更到肉。创作者欲留白,当然明白。可身为观众,想看到更多。为一些未被填上的留白处感到可惜。
(华、韩语对白,附中英文字幕)
与《爸妈》《热》相比,我比较喜欢《燃冬》的混乱和情感的直接与raw(原始)。那个原始的情绪,并非来自电影中周冬雨、刘昊然和屈楚萧的周旋,导演在处理他们之间的故事时,虽然仍惯用暗涌的手法,但与其说影片环绕在3个人看似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反而觉得他们根本三位一体,描述的其实都是同一个人:陈哲艺自己。
陈秋雁:摸索人生何所求
有批评指影片刻画角色不够细腻,没清楚交代角色背景原由,确实仅周冬雨的故事较完整。但换个角度,留白营造寂寞氛围,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让观者与角色接轨。
早报三个观影人,未来将不定时一起谈论某部夯戏,或意见相左,或看法一致,读者可以认同我们仨,也可以另有高见。观影经验本来就主观,再来几杯酒,对影成三人。
《燃》的人物关系看似最复杂,却也是最没有人物关系的“陈氏电影”,而是一部导演个人当下,身处创作困惑和窘境的一次时机(疫情+中年危机),让情感有出口,是创作人和自己交锋的关系图,进行着内爆。非关风月,没有他人,真情有时就是混乱的。从《燃》里我看到也喜欢看到导演的失控,电影创作人的生涯,总要走到这样一个关口,并成熟的接受——生命太多无可预料与掌控。包括电影,包括自己。
钟雁龄:导演陈哲艺内爆
李安说:suppression is the greatest emotive force(压抑是最大的情感力量)。陈哲艺是做到了,这样不是不好,不过,就是太好。
有时候看完一部电影,就会七嘴八舌。戏,最怕看到就是“一般”,心在淌血,胜过心如止水。被讨论的电影,是入屋也是有生命力的电影。不论好坏,没有好坏。
青春荷尔蒙,本就会驱使你我去作莫名其妙,冒险冒死的事,说穿了,不就为了那份存在感。戏中的三人行没有我师,他们陪伴着彼此,但各有心思,关系中蕴含着好多的不可说破。有人为生而为人的价值而疑惑,有人不愿梦想消失后自己也跟着消失,有人克制一跃而下的念头……有点沉重,但依然可见光明。暂时的同路人,再努力一下下吧,走出去就有路。
陈哲艺说自己“疫情期间陷入存在危机(existential crisis)”,迫切渴望拍电影,于是拍《燃冬》“刷存在感”。有别于海报或预告片所见,我觉得《燃》拍的不是三角恋,而是三个年轻人摸索存在与价值的一段过程。
娱乐性★★☆/艺术性★★★
一向喜欢反差感,这次又燃又冬,冰冷覆盖炽热,互克却又共存。戏里周冬雨的眼泪,一次流在她跟刘昊然取暖时,另一次是在冰天雪地下见到熊时。心里脆弱的人经不起一丝温暖,一触,保护层即破。对于那只熊,我明白它为什么要出没。
本该青春热血的仨人心若寒灰,他们的故事需要延吉凛冽的寒冬,映照自己一事无成的存在,以及冷到发麻的心境。诚如无法流动的延吉冰河,寒冬恰好给迷茫的他们一个停滞不前的理由。再对照冰冷冷的现实:有几个人可以人间清醒,又有多少人情愿醉生梦死?
陈哲艺擅长刻画和描述人物关系,人物间微妙的情感和欲望暗涌的拿捏和计算,是他的擅长。像《爸妈不在家》《热带雨》就是非常“controlled”(受克制)和“calculated”(计算过)的作品,家乐和菲佣的相互情感依赖;老师淑玲和学生伟伦的情欲暗潮,都是很细腻精准很“geng”(紧绷)的情绪掌控。
娱乐性★★★/艺术性★★★
陈哲艺说《燃》是给“90后年轻人的一封情书”。观影后觉得,无关年龄,假如你也在摸索人生有何求,《燃》就是拍给你看的影片。他日冬去春来,冰化成水而有了另一种形态(存在),意味着影片中的仨人及观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找到存在的价值。
蔡欣盈:暂时同路人,互克又共存
这部片跟陈哲艺过往的作品很不同,以前趋向写实,这次走向梦幻与超现实,比起把故事讲明,更多是讲feel。白雪茫茫的画面带来感官享受,看得心情很是舒畅。
娱乐性★★★/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