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温温坦言,每集去掉20多分钟广告时间,10集内容并不够,若能拍20集,内容可更丰富,探讨更多深层的事项,《守护星》绝对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播出后观察反馈,再看能不能有第二季。她感谢民防部队的高度配合,“跟他们合作非常愉快。感觉他们很相信剧组,也对这个剧很有热忱,所给予的资源和配合都是百分百的。”
这部家庭剧将在农历新年前后播出,丁美莲不讳言:“过年应该嘻嘻哈哈的,有点担心观众会抗拒这部有很多眼泪的戏,他们可能会觉得很揪心。这就是我的矛盾。这也算是一个新尝试,通常过年剧都很欢乐,这次换一种方式,播出感人的。”
新传媒开出的戏剧菜单,年轻观众会买单吗?现在,可以看戏的平台越来越多,选择多到看不完,吸引年轻人看本地剧,一直是电视台的长期考验。
张龙敏不认为观众偏爱看特定剧种,“不要以为年轻人只看动作、惊险戏,他们很多也看外地的文戏。如果只是讲剧种,是不是喜欢家庭剧或警匪戏,这样只是摸到表面。”
记者也好奇地问这些受访者,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本地男、女演员是谁。阿姐郑惠玉获三票,李南星、周初明、陈汉玮、向云、朱厚任、林慧玲和田铭耀各一票。
《多年后的全家福》从1月底播映到2月。2月可说相当热闹,除了《多年后的全家福》和《哇到宝》,新作还包括在大年初一(2月1日)播出的电视电影《过江新娘——你好,梅芳草》,由原班人马黄暄婷、徐彬、朱厚任、许美珍、吴劲威等演出,包勋评新加入,对“过江CP”的感情来搅局。2月还有郑各评监制,李南星、陈丽贞、洪慧芳、陈澍城等演出的20集方言剧《亲家、冤家做头家》,此剧将安排在星期五中午的方言节目时段播出。
张龙敏针对本地剧应朝什么方向迈进时说:“最能直接下手的,是往我们最贴切的方向去,也就是本土文化。很多人说,本土文化怎么打出去外国?我觉得这是错误的,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东方的纽约,有不同国籍的人汇集在这里,你去小贩中心,右边是中国大陆人,旁边是香港人,前面有印度人、越南人,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这个优势。”
陈秉铭(49岁,医疗人士)已20多年没看本地剧了,家里没电视机,他早已转向串流平台煲剧。他说,本地剧的故事和演员的演技都不具吸引力,看了没共鸣,“但,如果有感兴趣的题材,可能会看一看,例如医院的故事。”
《守护星》是新传媒与新加坡民防部队合作的10集剧,定于3月7日首播,每集半小时,演员有陈罗密欧、陈楚寰、邓伟德、张钧淯等。记者查悉,电视台上一部与民防部队合作的剧集是由郑斌辉、欧萱和林湘萍主演的2012年《995》,但该剧主角是救护人员,不是消防员。本地已许久没有聚焦消防员的戏,上一部是陈之财、陈莉萍、周初明挂帅的1992年《烈焰焚情》,整整相隔30年。
新剧吹制服团体风
家庭剧注入悬念
《灵医》讲述林慧玲的角色“婧瑶”是一个“三魂七魄少一魄”的女生,有阴阳眼,还能让鬼魂上身,展现出不同人格,因此被误解为人格分裂。方展发和林慧玲一连合作三部剧,包括前年的《森林生存记》,去年的5频道时代剧《我的国土》(This Land Is Mine),对观众来说或许缺少新鲜感。
迈入2022年,本地观众确定能在上半年观看的华语剧包括,在播出中的奇幻剧《21点灵》;本月推出的《多年后的全家福》;2月的电视电影《过江新娘——你好,梅芳草》和电视剧《哇到宝》;3月迎来《你也可以是天使4》和《守护星》;4月则有《快跑吧,丽娇!》和《灵医》。
在疫情中拍摄大场面有难度,制作组必须遵守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定下的20人入镜限制,但拍摄大场面,若只有“小猫两三只”画面不好看,导演因此得分镜拍摄。罗温温解释说:“一块一块地去完成,这个镜头先拍20人,下个镜头换另外一组拍摄,再拍20人,一个大场面被切割成很多部分来拍,不像以前可以顺着拍。”监制也提到,演员拍这部剧较辛苦,扮演消防员得穿上厚重的装备,一天拍摄八个小时左右,加上本地天气炎热,演员要穿脱装备不容易。
监制丁美莲说:“故事性很强,讲到亲情、爱情,这些都跟我们非常贴近,如孩子对于父母,父母对于孩子的感受。这样的故事,大家肯定会感同身受。我也看到演员的用心,因为他们也被这个故事感动,所以想尽全力把角色演活。这是我第一次看拍摄画面时被感动,他们的演绎感动到我。”
谈到上半年的电视剧排阵,新传媒华文戏剧组主管张龙敏受访时,指出剧种多样化。他说:“《21点灵》播完后有温馨与揪心的《多年后的全家福》,《过江新娘》电视电影,哇哇映画的《哇到宝》,也有医疗剧《你也可以是天使4》,新尝试《快跑吧,丽娇!》,公司的剧集排阵朝向多样化。”
记者访问了几名许久没看本地剧的观众,了解个中原因和“回归”的可能性。
罗温温说,吸引年轻观众看戏一直是新传媒和中文戏剧组最大的功课,“身为艺术创作者,我们都希望可以挑战不同剧种,没有人希望观众喜欢看家庭剧,那我们就做家庭剧好了。该怎么吸引年轻观众?简单说,我们要多元化。这个族群会慢慢长大,人数慢慢增加和改变,每个阶段都会有不一样的喜好。我们如果要继续吸引这个年龄层,就要不断地求新求变,要尽量地、很努力地跟上大家和时代的步伐,要跟着他们一起变,才不会脱节和被他们放弃。”
本地观众今年可看到不少制服团体的剧集。除了上述两部剧,新传媒与新加坡警察部队合作的第六季《警徽天职》正在酝酿中。上一季的《警徽天职之海岸卫队》于2019年播出。
张龙敏监制的《快跑吧,丽娇!》讲述来自新加坡、中国和马来西亚三地,三名同名女子“丽娇”在新加坡互相碰撞,成为好友的故事。“丽娇”分别由本地的黄思恬,中国的金梦阳子和马来西亚女星吴俐璇扮演。同名不同命的题材在本地剧确实罕见,三个主人翁的文化交集,料能擦撞出新火花。
观众怎么说?
本地剧如何吸引年轻人?
20集的《天使4》在如火如荼地拍摄中,由王尤红再度担任《天使》系列监制,固定班底郑惠玉、向云主演,新面孔则有郭亮、张哲通、洪凌、陈熙、黄振隆等。本季故事聚焦日间护理中心和疗养院,郑惠玉的角色转换事业跑道到“静好之家”担任助理护理主任,其中一条故事线描绘新官上任的磨合期。剧情也会加入一些疫情相关情节,但不是主轴。
她指出,要做到与时并进,继续多元化,尝试新剧种,中文戏剧组团队需要持续不断的勇气。此外,还有团队精神,她说:“不只新传媒内部,创作、制作、演员各个层面都要做好本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此同时,更需要国家的支持,观众的支持,就像支持本地品牌一样。”
邬昆殷(38岁,金融业专人)平常会看串流平台的韩剧和西洋剧,观看的最后一部本地剧是2018年《千年来说对不起》。他直言:“电视台怎么吸引我都没用,本地剧的剧本和故事都在预料之中,他们很难跟其他平台竞争。”
2022年上半年,本地剧有哪些看头?除了近年流行的奇幻题材,描写医护人员、消防员的制服剧,注入悬念的家庭剧也将陆续登场,《联合早报》记者请监制来介绍新剧。此外,年轻观众与本地剧渐行渐远,受访电视人要如何挽回他们?
他觉得,小贩文化申遗成功,外国人越来越认识新加坡,国人眼中的小贩中心也许很普通,但在外国人看来是很特别的。这也意味着,有兴趣看本土文化剧集的人,不限于本地观众,“去到‘我们’的时候,其实就能慢慢挖到核心,那个核心可以感动‘别人’,因为当我们做自己的事情时,会做得比较好,这是肯定的。”
陈慧音(35岁,文字工作者)在国外求学四年回新后,便与本地剧脱节了。她说:“没有看本地剧的习惯,也没跟进新剧,不知道有什么戏,就不会想要看。”
《守护星》监制罗温温告诉本报,每一集都会有救援场面,如车祸、塌楼、大小火患,以及高空与海上救援情节,情节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她说:“以画面来讲,观众会看到很多这类大场面。再来,就是民防部队希望跟观众分享的信息,包括救援知识,民防部队工作的一些难处,或会经历的事情。当然,故事少不了主角的爱恨情仇,有关友情和亲情的描写。”
《联合早报》记者采访其中几部剧的监制,介绍新剧之余,也分享本地剧走向。上半年开出的“菜单”里,可欣赏到制服团体敬业乐业的职场剧,继续“玩鬼”的奇幻剧,电视制作也尝试为家庭剧注入悬念,为本土文化故事开拓新局,待观众来品味。
罗温温认为,本地观众喜欢看这类剧集,“他们喜欢比较有动作的场面,而且这些题材属于较机密的,一般人不会经历(戏里描绘的情节),可透过剧集窥探,满足好奇心,一些观众也可能对剧中行业有兴趣。”
陈俊文(18岁,学生)认为,本地剧的情节走向必需更有惊喜和原创性。他透露,年龄相近的友人都不看本地剧,觉得对比外地剧,本地剧较闷。
去年播出多部带有奇幻色彩的本地剧,包括1月由瑞恩、黄俊雄主演的《花花公子》,7月播出刘子绚、田铭耀的《卧虎藏鬼》,8月又紧接徐彬、童星黄企健的《很久以后的未来》;8月期间,本报“观众大声说”热线栏目曾接获一些观众反映奇幻剧太多。
上半年的新剧菜单中,可见两部职人剧——聚焦医疗护理人员的《你也可以是天使4》和主打消防员的《守护星》。
奇幻剧继续出街
奇幻剧《21点灵》由陈凤玲、黄暄婷、陈泓宇和黄炯耀演出,上个月底首播成为“跨年剧”,目前在8频道9点档播出。上半年的奇幻剧,还有以网购平台和电子商务为题材的《哇到宝》,剧情涉及一只住在“人工智慧杯”里的冤死鬼。4月,观众可在在新传媒meWatch平台看到方展发、林慧玲主演的奇幻剧《灵医》,8频道的播出日期尚未公布。
本地家庭剧从不缺席。上半年播出的《多年后的全家福》由陈泂江、雅慧、方展发、吴劲威等演出,演员名单也有好久不见的郑琬龄。剧集乍看似热闹欢乐的家庭剧,情节中涉及一个家庭的8岁孩子失踪,25年后,这个孩子回来了,当中不乏悬念。剧中演员扮演现代农夫,有许多农场场景,也会穿插关于瓜果蔬菜的小知识,添加“青”新度。
开拓本土文化新故事
丁美莲去年监制以年轻人寻梦为主题的《大大的梦想》,她说:“年轻人也许会觉得《多年后的全家福》这类家庭剧老土,可是我觉得,故事有悬念,年轻观众会忘了它是部家庭剧,当中的说教比较隐晦,会随着情节传达一些道理。我希望年轻人会因故事和悬念而追剧。”
张龙敏觉得,要拍出能让年轻观众相信的故事,“要引起他们的共鸣,戏剧就是要让你相信(故事),哪怕那个戏是虚幻的。观众看外地剧,看得津津有味,因为里面的逻辑让他们相信了。我们在学习、拿捏这个部分。不只是故事层面,编剧和导演都要重新研究,看怎样执行,怎么写一部剧会令你相信,怎么拍一个镜头会令你相信,镜头有镜头的语言,如果那个语言稍微不准确,观众感受到的就会不一样。接下来就是表演的执行,是不是会令你相信。”
刘淑榕(35岁,教育工作者)看的最后一部本地剧是《小娘惹》,如果有时代剧大制作,她愿意尝试看,“本地剧现在也上线(指meWatch平台)了,主要问题是,剧集本身不吸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