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进说,知识城不仅成为高精尖产业聚集地,更是一座能够自力更生、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新城,吸引了全球各地优质企业主动前来投资、建厂,他形容:“实现了从零到一”。

而在陈培进看来,中新广州知识城未来将进一步吸引全球人才和技术等创新力量,促进广东省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从一到无穷大”。

2013年初,陈培进到广州知识城就职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他告诉《联合早报》,此前工业园的产业招商以制造业为主,只要有基础建设,有土地供企业兴建工厂和员工宿舍,便可开启引资投产,但定位“知识经济”的广州知识城须走的道路与过去的招商模式完全不同,要引进高端企业,首先需要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配套的生活、居住与工作环境支撑。

知识城成为中新深化合作重要平台

今年广州市预算报告中,知识城获得40亿元的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用于打造具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园区。

迎向新的10年,中新广州知识城的规划是下一阶段全力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预计在未来两年内,这里将迎来项目建成投产的爆发期,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新增长点之一。

这一项目也推动着新粤联系更为紧密。去年5月,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访粤,在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陪同下,走访中新广州知识城参观规划展示厅、人才大厦和广州知识城腾飞园等设施。他当时为知识城写下寄语:“中新广州知识城是一个前瞻性的项目,为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支持。它是加深中新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知识城的发展历程中,广州腾飞园扮演重要角色,项目一期在2016年投入运营,企业陆续进驻,到今天,这里共有100多家企业入驻,就业人数达3000人。

在半导体产业,被称为“广州第一芯”的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去年9月正式投产,这是广东省唯一一条量产的12英寸晶圆生产线,也是知识城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的标志性项目。项目产品可满足物联网、汽车电子、人工智能、5G等创新应用的模拟芯片需求,实现量产之后,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并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1000亿元产值。

他说,希望中新双方能够实现互利共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同将知识城打造为国际化、现代化、数字化的示范级项目。凯德集团去年6月和星桥腾飞整合后,正式成为知识城合资公司新方股东,助力知识城打造成中新全面深化合作的新标杆。

身兼凯德集团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罗臻毓也指出,凯德未来将继续履行“中新国家间合作践行者”角色,发挥桥梁作用,借助知识城这一重要载体平台,以企业力量践行并推动政府间合作,深度服务于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

经过10年的发展积累,如今的知识城已崛起为一座新城。陈培进指出,在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下,中新广州知识城从宏伟的蓝图,一步步成长为科技创新高地和宜居宜业生态新城。

罗臻毓则告诉《联合早报》,未来希望能够在知识城引进更多优质的产业项目、先进管理模式与特色设计理念,并积极拓展双方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升级等领域的合作。

“这一次考察对他们有很大启发性。回到广州后,知识城一些原来已准备出让的地块又被收回,重新进行整体规划与定位。”陈培进说。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沟通中,双方逐步取得理念的共识,共同推动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在产业、人才、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等方面,广州开发区近年相继给予政策扶持,以加快区域发展,这些利好政策助力高端创新产业进驻知识城,产业集群逐渐成型。

知识城至今累计注册企业逾1800家

他介绍,随着中新二期合作的推进,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将加速建设,把九龙湖建设成为知识城的城市核心和生态绿心;其中在九龙湖畔投资46亿元打造的“知识塔”已施工,这一地标建筑将成为中新合作的标杆项目。

全球样板城市已现雏形

标杆项目“知识塔”施工中

陈培进:理念达成共识须不断沟通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认为,中国与新加坡都有经济转型需求,双方可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知识城作为广州产业转型的领头羊,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的良好条件下,中国与新加坡未来在多个领域都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陈培进忆述,他当时带了一些国际企业、包括世界五百强前去考察,大家看了之后,都觉得很难,“连入驻的可能性都没有”。

截至目前,中新广州知识城累计注册企业逾1800家,注册资本达1508亿(人民币,下同,299亿新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1.5亿元,引进了百济神州、创维、诺诚健华等重大项目165个,在建企业投资项目79个,总投资近170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超过3000亿元。

陈培进说,作为中新两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借助新加坡经验打造的全球样板城市已现雏形,低碳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全面铺开,知识城国际化产业园区林立,知识经济创新要素快速集聚,高科技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和投产,知识产权领域创新运用如火如荼。

中新广州知识城是继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之后,中国与新加坡政府间的第四个合作项目。2018年11月,广州知识城正式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后,中新双方一致表示,将积极拓展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升级等领域的合作。

2013年,广州知识城腾飞科技园开始兴建,这是知识城中新合作的标杆产业园,借鉴新加坡先进的设计理念,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综合性高科技园区,“当时就希望尽快把产业园建起来,企业有地方工作、生活。”陈培进说。

凯德集团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臻毓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新加坡拥有全球领先的综合竞争力和商业环境,随着两国合作的加深,知识城将继续借助中新合作平台,从政策理念和技术支持两方面借鉴新加坡经验,探索和新加坡在仲裁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率先对接高标准国际营商环境规则,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生物医药产业是知识城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知识城的百济神州等生物医药项目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了诺诚健华、绿叶、恒瑞、龙沙等30多个生物医药枢纽型项目落户,总投资逾200亿元,预计总营收近千亿元。

中国与新加坡政府间的第四个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6月30日举行建设10周年暨知识城国际科技中心启用仪式,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陈培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经过首期10年建设,知识城已逐步成长为科技创新高地和宜居宜业生态新城,实现了“从零到一”,下来将乘势腾飞进入二期建设,进一步吸引全球人才和技术等创新力量,促进广东省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从一到无穷大”。

而双方牵手是否成功,取决于理念能否达成共识。陈培进介绍,2013年7月,即项目建设的初期,广州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到新加坡考察时,其中一个考察点是纬壹科技城,这个两平方公里的科技园,新加坡用了20多年时间来打造,其产业定位与规划理念都十分明确:建立一个高端科技项目之前,必须把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结合起来,密切配合发展方向,而在引进这些高端产业之前,首先必须建立吸引国际人才的条件。

他指出,近些年,中国的科技创新速度、数码经济发展速度走在世界前列,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商业模式创新转型,“我们也希望将中国一些领先经验推广到新加坡,为两国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搭建平台”。

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也在不停变革中。陈培进说,在纬壹科技城考察时,中方领导看到一块空置土地,询问准备开发什么项目。彼时那块地尚未有明确用途,因为按照科技园的规划思路,并非每一块现有土地都会立即开发,而要根据形势变化,再决定引进什么产业。

下个10年全力打造大湾区发展引擎

城市建设方面,知识城目前在建40公里风雨连廊,八条轨道交通、五条高速公路、七条城市快速路,打造30分钟通达机场、火车站、港口,一小时连接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交通圈。

自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知识城动工建设以来,目前已有32家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注册落地,全产业链生态圈已形成。

回想知识城兴建初期的情景,凯德集团(中国)地产与城镇开发首席执行官、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陈培进感叹:“10年前,一听说这里还是待建的荒地,不少企业和投资者都纷纷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