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昨天在苏州工业园区建设25周年成果汇报会上,分享早年参与园区建设经历时指出,与硬件设施发展相比,新加坡的“软件”这些年向园区的转移更令人印象深刻。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也是李光耀对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呼吁“借鉴新加坡经验”的积极回应。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智慧芽在苏州享受各种“绿色通道”,比如政府津贴、财税扶持、人才招聘上的帮助等。
新加坡贸工部数据显示,新加坡同苏州工业园区经贸往来密切,去年双边经贸增长20.2%,达到20.2亿美元(27.33亿新元)。截至去年底,新加坡企业已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378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2.6亿美元。
新加坡希派(C-Pak)私人有限公司主席林德渊受访时也指出,公司2002年到苏州建厂,主要考虑到园区有众多外资半导体公司进驻,这些企业都是希派的客户;此外,园区是新中合作旗舰项目,以当时中国的大环境来说,当地的规划适合外籍人员生活工作。
经过这些年的经营,林德渊发现,苏州工业园区各项制度规范,企业处理海关事务、申请各项批文等过程也十分便利,这为海外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新加坡和中国在苏州工业园区推行“软件转移”,把新加坡经验成功搬到苏州,不仅营造亲商和宜居的环境,也让苏州成为不少新加坡企业和创业者开拓中国市场的起点。
智慧芽的总部目前设在苏州工业园区内的孵化器“BLOCK71 Suzhou”,已是一家“准独角兽”企业。
智慧芽在苏州 享受各种“绿色通道”
他说:“园区在社区引入以人为本的服务,向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些都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园区,创建高度宜居的城市奠定了基础。”
(记者是《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苏州报道)
苏州工业园区1994年正式启动,根据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当时提出的“软件转移”概念,新加坡参与建设这个工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要把新加坡在公共行政与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经验转移到苏州,进而促进新中友好合作。
提供知识产权分析与管理的新加坡初创企业智慧芽(PatSnap)2010年左右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张济徽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透露,2008年他在中国物色公司落脚点时,考察过好几个城市,苏州的成本相对比北上广深来得低。
更重要的是,苏州工业园区“软件”环境与新加坡相似。他说:“园区办事效率高、务实、透明,对科技企业高度支持,为智慧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目前希派在苏州的工厂大约有300多名员工,六七年前还在苏州工业园区扩建了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