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母语处司长王梅凤指出,学生对区域学习课程的需求良好,比三年前增加约7%。目前,修读这项课程的中学生人数持稳,每年约400人。

她受访时说:“我有时得到印尼、泰国这些国家考察,进行访问。能以对方熟悉的语言沟通,我觉得可以拉近与他人的距离,让我更容易了解那个国家的文化与社会。我对媒体类、制作纪录片的工作感兴趣,以后的工作可能需要我走出国门,或与不同国籍的同事交流。”

她说:“我以后可能有机会到区域国家工作,学习多一门语言对我有帮助。我平时会多练习词汇,准备口试时,还会与马来同学练习会话。”

新加坡教育部受询时指出,曾修读亚细安语言课的大学毕业生比五年前多约一成。去年,曾修读亚细安语言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毕业生约1730人,这比2013年约1550人多一成。这些语言包括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泰语、越南语等。另三所公立大学还未提供这类语言课。

主修特定课程如东南亚学、南亚学的学生得修读语言课,以达到毕业要求。其他主修和院系的学生也可修这些语言课程作为选修课。中心共提供13类语言课,包括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

他说:“学习外语能培养个人开放的思维与好奇心,让学生更深入认识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活与经商环境。掌握亚细安语言有助于个人开启通往亚细安市场的机会。有外语能力的大学生一般会受跨国企业、政府机构,以及想进军海外的本地公司青睐。”

四德女中学生吴慧敏(14岁,中三)修读区域学习课程,在中一那年参加为区域学习课程学生办的学习营。参与者来自不同学校,通过活动体验马来文化。例如,制作参峇峇拉煎。配合课程,她曾到泰国清莱和清迈交流,有机会利用马来语与当地部落的少数民族沟通。接下来,她也将到砂拉越和文莱交流。

工作者也可修区域语言课

国大四年级学生汤仁萱(22岁)念初院时因到东南亚国家从事志愿工作,开始对东南亚文化感兴趣。她在国大主修东南亚学,得选修一项亚细安国语言。她修读泰语,也完成印尼语初级课。

随着亚细安各国发展,更多年轻人意识到掌握英文以外的区域语言可提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为自己开拓机会,因而在求学时选择修读区域语言课。

在中学和高中教育,教育部自2008年起推出区域学习课程(Regional Studies Programme),让非马来族学生掌握马来语或印尼语,了解区域文化。提供区域学习课程的英华学校(自主)、四德女中、莱佛士女中,以及莱佛士书院开办马来文,维多利亚学校开办印尼文。高中方面,英华学校(自主)、莱佛士书院提供马来文课,维多利亚初院则提供印尼文。

国大语言研究中心主任苏迪万教授(Titima Suthiwan)受询时说,中心提供印尼语、马来语、泰语、越南语等亚细安语言课。平均每年有约1350名学生修读这些课程。过去10年,印尼语、马来语和泰语都受学生欢迎。2017学年,约600名学生修读印尼语,360名学生修马来语,350名学生修泰语。

除了在籍学生,国大也开放印尼语、泰语和越南语课给工作者,近年的需求有所增加。2015学年,约200名工作者修读这些语言课,2017学年则增加到490人。他指出,需求增加可能是因为更多人意识到掌握亚细安语言对工作,以及追求个人兴趣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