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认为,中缅此次能就油气管投运达成协议,或许是因为中方在密松水电站问题上让了步,促使缅方作出相应妥协和补偿。

原油管道其实早在2010年就已开工建设,并在前年竣工。不过,中缅关系在2011年缅甸开始开放与转型后出现不稳定因素,再加上两国就原油管道合同细节存在分歧,因此管道一直未能投运。

中国非政府组织(NGO)全球环境研究所常务秘书季琳则说,密松项目让北京意识到,对外援助和投资不仅是政府间的协议,也需兼顾当地民众的看法和利益。

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一个重要项目,能缓解中国西南地区油品紧张局面。

中国此前一直向缅方施压重启这个价值36亿美元的项目。但有消息说,中国近期转变了态度,表示愿意放弃该项目,以换取在缅的其他经济与战略利益,包括参与其他基建项目的权利。

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中缅原油管道将为中国进口原油开辟一条新通道,中东部分原油将无需经过马六甲海峡直接到达中国,有助分散中国的能源风险。

缅甸总统廷觉昨天结束对华访问,分析认为,原油管道投运的协议是缅甸在喊停缅北密松水电站后,对中国作出的“补偿配套”项目之一。

《环球时报》昨天的评论就承认,中缅关系的变故暴露出中国过去对外合作方式的“脆弱之处”,有了这些经验,中国的视野将“更宽阔,悟性更深厚,操作也更加准确”。

她说:“随着中国在对外援助上扮演更重要、甚至是领导者的角色,我们希望政府能拨出更多资金,支持中国NGO走出去,以更好地了解当地情况和需求,并及时反馈给政府。”

廷觉6日起对华展开六天国事访问,是他于其去年3月就任总统以来首访中国。

此前有消息称,中方已准备放弃重启密松水电站,以换取在其他基建项目中的参与权,但双方并未在廷觉访华期间对此证实或否认。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问题首席研究员许利平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中缅双方能就搁置两年多的油气管问题达成协议,显示双边关系在前几年跌入低谷后,如今在民盟执政下正步入“上升的通道”,他对中缅关系持谨慎乐观态度。

据报道,廷觉前天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时,两人就密松工程达成了“基本共识”。刘振民介绍,双方将朝有利双边关系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方向探讨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昨天则发表社评说,随着缅甸国家利益意识和全面发展经济愿望的“重新觉醒”,缅甸已意识到中国仍是对它走向繁荣的“至关重要国家”。

据报道,原油管道每天能从孟加拉湾输送26万桶原油到中国。协议下,缅甸每年则能收取原油过境费。

中方在密松水电站让步

密松水电站被指可能造成环境破坏和社区拆迁等问题,遭到缅甸民众大规模反对,时任总统登盛被迫在2011年下令暂停大坝建设。

缅方作出相应妥协和补偿

此外,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此管道将为中国进口原油开辟一条新通道,中东部分原油将无需经过马六甲海峡直接到达中国,有助分散中国的能源风险。

据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介绍,两国政府在廷觉访问期间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中国官媒新华社过后报道,运载14万吨原油的苏伊士型联合动力号油轮已靠泊中缅原油管道起点缅甸马德岛港,并于前晚开始卸油,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就此正式投运。

搁置了两年的中缅原油管道前天终于正式投入运营,这意味着中国又多了一个进口原油的输送方式,中东部分原油今后将可避开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直接从孟加拉湾输送到中国。

长770公里、耗资15亿美元(约21亿新元)建造的中缅原油管道,起于缅甸孟加拉湾沿岸的皎漂马德岛港,并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

许利平告诉本报:“重启密松可能比较困难,但停建密松会造成损失,缅方可以用其他项目,包括小型水电项目,来和中方做交换。这或许是双方可以接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