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华社报道,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座谈会,中共政治局委员王沪宁、栗战书、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参加座谈会。一贯主持经济工作的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没有在出席者名单上。
独立时评人陈杰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习近平的讲话与“权威人士”的讲话雷同,有三种可能性。
陈杰人在微信公号“杰人观察平台”上解读,习近平的这番话,是在批评现在中国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还没有堪称一流的。他认为原因是中国的学界和实务界长期以来活在政治权力的荫蔽之下,缺乏独立思考或创业的空间和动力,所以应该剪断经济学界、企业界与政府权力的脐带。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前天在北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强调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基调与此前《人民日报》访问的“权威人士”雷同。受访学者表示,同样的指令必须被反复强调,除了凸显高层对供给侧改革的重视之外,也反映出其对地方官员和企业可能不会贯彻执行指令的担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接受本报访问时说:“中央领导一再强调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方官员却面对保增长的压力,要稳增长就得多从需求端着力,这必然与去产能、去杠杆的工作形成冲突,或冲淡供给侧改革措施的力度。”他说,中国过去靠房地产投资和扩大房地产需求来支撑经济增长,但这导致过剩行业死灰复燃,杠杆率抬头。
她说:“以前一些人急功近利,希望一气呵成,恨不得今天说了明天就能够形成,但那是做不到的,是违反规律的。”
他说:“中国的通病是,中南海的政策出不了中南海、新华门。上头说上面的,到了下面执行的时候就走样了。”
一,“权威人士”来自习近平的智囊,而智囊的职责之一是为习近平准备讲稿,所以两者的基调相同;二,“权威人士”的谈话可能来自被习近平审阅过或认可的内部文件,而这份文件被习近平在前天的座谈会上重新提出;三,中共中央发现,此前“权威人士”有关务必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谈话,在现实中没有被全国官员和企业主所理解、信任或贯彻实行,所以这次习近平要通过座谈会再次强调。
习近平讲话与“权威人士”观点相同
习近平前天在会上也说,中国要加快培养造就国际一流的经济学家、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以便更好地分析形势并应对经济挑战。
习近平前天的讲话,与“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去年5月、今年1月和5月刊登的“独家专访”中所表达的观点有许多相同之处。
王军说,中国经济体量这么大,却没有中国人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确实有不相符之处。中国经济学家可以做的,是更好地总结中国的实践和经验,按习近平所提的,为人类的制度完善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是本报北京特派员
陈杰人指出,目前确实存在另一种情况,即中国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对中国经济的症结的理解和解决方案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不过他相信,习近平之所以再次强调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更大的可能性还是基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8日在座谈会上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他同时也说,经济走势仍然分化,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他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
例如,“权威人士”今年1月谈话的主题就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外,习近平说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可被解读为“权威人士”今年5月所说的中国经济运行成L型走势。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左小蕾接受本报访问时也说,中国经济以前靠投入生产要素来驱动,现在要改由创新来驱动,这个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必然需要经过一个过程,中国不能因为无法一蹴而就,就不愿意去做,反而应该现在就开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