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引述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表示,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发展时期往往依靠大量投资来驱动,因此形成较大的债务存量是正常现象。看待中国债务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标准,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税收作比来衡量债务风险。
全球债务基本为GDP三倍
丛屹强调,不可否认,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转型阵痛期,部分行业、企业的债务问题确实比较突出。但按照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短时间内也难以将债务水平大幅降低。只要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内就行。
报道指出,退一万步讲,即使简单套用西方国家标准来衡量,“中国坏账”的问题实际上也并不突出。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债务规模与GDP之比为249%,而政府债务与GDP之比为44%,总体仍属可控状态。
除了麦格理,最新一期《经济学人》也发表评论指出,中国的债务危机迟早会爆煲,中国政府应该立时制止债务的急速增长,并保留弹药应付灾难的到来,人民银行应煞停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因为不成熟的资本账开放,将会导致更大的资金撤离及麻烦。
他说:“事实上,举债后形成的庞大资产项不容忽视,因为这些资产不仅可以带来现金流,而且会有资本增值收益。这也是中国的独特之处。”
报道引述麦格理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强劲,亦令债务及坏账增多,目前的负债估计约35万亿美元,占GDP高达350%。如果更多的企业未能还债,银行放贷只会更保守。麦格理警告,不要轻视银行审慎放贷,这将令金融体系流动性“干塘”,令债务爆煲风险大增。
报道引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肖炼表示,从2000年到2015年,全球经济都是在债务的基础上发展的,债务基本是GDP的三倍以上,部分发达国家甚至是3.8倍,相比之下中国的外债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最低的。同时,中国GDP的增速还在全球排第二位,购买力则是世界第一。可以说,中国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比其他国家多。
麦格理指出,中国银行业坏账已高达20%,即一万亿美元。该行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在2871个样本中,有590个(即20%)处于危险阶段,反映商业银行潜在约1.3万亿美元的贷款风险,这数字很容易可到达1.5万亿至2万亿美元。如果50%贷款需要拨备,坏账金额可高达一万亿美元,即GDP约8至9%。
该篇评论文章认为,这次中国债务危机的终局,会比日本的长期积弱,来得急及凶猛。
(北京综合讯)中国官媒昨天援引多位中外专家学者的分析,否认中国存在的一万亿美元债务将危及其金融安全。
报道还引述穆迪董事总经理阿特西·谢斯(Atsi Sheth)指出,虽然中国高水平的债务构成一定风险,但不会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十分强劲,且债务大部分是基于国内储蓄的内债,因此中国当局有能力控制债务问题并稳定经济巨轮。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昨天发表一篇长达1800字的署名文章,引述多位专家指出,债务乃至坏账都是经济体正常运行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如果进一步考虑到中国还有庞大的资产项和增值收益,中国的“资产负债表”其实是健康的,不应该简单、片面地放大甚至炒作债务本身。
《人民日报》海外版昨天的文章,是响应本月初《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该篇报道引述麦格理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的总负债之高恐触发金融危机,当中尤其是以“僵尸企业”占了一大部分,一旦债务恶性循环爆煲,将无可避免出现金融危机或一次重大经济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