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11月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上游价格走弱是造成涨幅回落的原因。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涨幅回落约0.74个百分点。
未来几个月,这个指数预计将继续走低。这是因为面对中美贸易战的压力,中国政府已暂时放宽“去产能”和环保限产等限制,以拉动内需。这将增加工业产品的供应,并拉低出厂价格指数。此外,油价可能持续走软,也将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构成下行风险。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影响11月CPI上涨约0.4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影响CPI上涨约1.68个百分点。占据CPI篮子大幅权重的猪肉价格,降幅连续第六个月收窄。
然而,在中美双方同意暂停贸易战后,中国预计从美国进口更多农产品,或将进一步缓解国内食品价格的通货膨胀。
(作者是美国IHS Markit公司资深经济师)
美国信息分析咨询公司IHS Markit估计,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未来几个月将面临温和的上涨压力。这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执行货币宽松政策,会造成通货膨胀加剧的风险。猪肉利润率低,加上非洲猪瘟蔓延,使猪肉供应减少,或将推高猪肉价格。此外,由于油价可能持续走弱,因此交通运输价格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