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特殊关系在国际关系里是很正常的。两国有共同历史、价值观和需求,例如法国和德国,都可以形成特殊关系。”

王江雨认为,新加坡是个以华人为主的社会,跟中国有历史文化联系,两国建立起互惠互利的特殊关系是自然而正常的。他指出,两国若没有这层特殊关系,汪辜会谈、习马会不可能选择在新加坡举行。

李文献昨天致辞时说,新中关系牢固且互惠互利,但两国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也是“自然且在所难免的”。

他说,美国不甘于做老二,必然会找机会向中国出招,新加坡需要对中国这方面的重大安全关切有足够的意识;另一方面,新加坡是华族人口为主的东南亚国家,须顾及邻国怎么看它和中国的关系,中国也需对新加坡的这个安全关切有足够的敏感度。

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文献医生昨早在首届《联合早报》新中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发表了以上看法。

《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说,在当下的网络时代,许多网民经常在没有掌握所有事实和正确信息的情况下对新中关系妄加评论,这不但无助于促进两国关系,而且还会带来巨大而且没有必要的压力。

时殷弘教授认为 新中“特殊关系”已结束

王江雨说:“新中关系如果变成很淡的正常关系,那将是一大浪费。两国应该在不影响各自跟其他国家发展关系、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维持特殊关系。”

新加坡和中国是否还能保持特殊关系,是昨天论坛的讨论重点之一。

谈到影响新中关系的因素,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指出,中美关系未来数十年将越来越艰难,为减少这对新中关系的负面影响,新中应该更加敏感地意识到彼此的地缘政治关切。

新中关系前段时间出现一些起伏,但随着我国总理李显龙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以及中国总理李克强接受邀请前来新加坡访问后,两国关系又继续向前发展。

马凯硕说:“新加坡和中国在新的地缘政治时代,不能再把双边关系当成理所当然。”

来新参加论坛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新中两国政府间、学术界、经济界、企业界等领域都应增加交流对话。

时殷弘认为,两国过去二三十年来享受的“特殊关系”已然结束,新中现在应该努力打造的是“稳固、积极、建设性的正常关系”。

他说:“当两国意见不一时,我们要更加努力去理解对方的立场。即使无法在个别议题上达成全面共识,也不能忽视大局。”

新中关系基础牢固,两国要认清双边关系中的长期深度和广度,并努力通过经济、民间文化和区域范围内的合作,推进双边关系。

李文献提醒,新中关系的基础是稳固的,两国不应该让消极因素影响双边关系。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江雨对此持有不同看法。

李文献说,《联合早报》主办新中论坛,就是要为两国学者专家提供一个能自由交换意见的平台,希望双方能借此对彼此就各项议题的想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他说:“国家和政府不是在真空中运作的,政治领袖会受到各种舆论的影响。如果新中两国的精英和公众能有多些接触、进行坦率的对话,这对建设可持续的、好的两国正常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来自新中两国的近30名学者及意见领袖昨天聚集在香格里拉酒店,参加《联合早报》主办的新中论坛,就与时俱进的新中关系、中国—亚细安关系,以及新中媒体与文化交流等课题开诚布公进行交流讨论。

吴新迪说:“《联合早报》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决定主办新中论坛,让那些真正关心双边关系、而且在各自领域有真知灼见的舆论领袖,能在这个平台上坦诚对话,促进了解和友谊,从而给双边关系的讨论带来正能量。”

时殷弘坦言,中国过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需要新加坡投资和发展经验,两国因此开拓了不少合作领域,双边关系进入了特殊时期。随着中国整体国力和信心的增强,北京对新加坡经验、投资和支持的需求已不如从前。

他认为,两国应该聚焦双边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如经济合作、区域合作,以及民间文化交流推进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