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本地货币债务市场只是920亿新元,相对来说规模不大。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这只是本地银行总资产的约10%。这样大规模的银行基础,意味着贷款市场向来有足够的能力满足需求,不需要转向债券市场。

信贷是让经济和商企业可以顺利运作的金融润滑剂。随着亚洲众多新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启,本土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跟着,建行也在新加坡发行10亿人民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离岸人民币债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这可以协助向中国公司推广新加坡的资本市场。目前,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有120家,人民币债券则有103只。

不过,新加坡是基础设施项目的天堂,有许多有待推出的项目可以为公司与投资者提供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项目是大规模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的最理想选择。投资于可预测回报的长期、高素质基础设施资产,对它们来说是最理想的选择。

重新建立立足点

其他措施包括在2012年成立淡马锡控股子公司Clifford Capital和其他金融机构。成立Clifford Capital的目标,是扮演促进以新加坡为据点公司在本地与海外基础设施项目上的角色,这些公司必须在新交所上市或新加坡注册,并在本地设有总公司才可以申请融资。

新加坡的两项基础设施工程将带来更多的资本市场活动。首先是以道路、脚踏车道和人行道连接新加坡北部与市中心的南北交通廊道(North-South Corridor);其次是新加坡—吉隆坡高速铁路。

加上“亚洲债券津贴”和其他金管局计划,新加坡大有可能成为基础设施融资枢纽。对资本市场发展来说,时机是最重要的。对新加坡来说,现在也是很好的时机。

这让新加坡在带头发展以项目为基础的债券市场,和促进自身成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区域枢纽上,处于领先地位。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确认新的市区重建投资和发展前景的主要指标。现有和即将完成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和社区设施,可以带来人口增长并因此促进商业与资本的增长。

约10年前,新加坡还是小型中国企业寻求上市的地点选择。然而,随后的一系列账目和其他违规行为导致了股价下跌和除牌事件,前来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数目也锐减。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深化新加坡资本市场,和让新加坡重新成为海外公司上市地点的机会。中国建设银行最近同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建行将为新中两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总值300亿新元的金融援助。

此外,银行也面对更严格的管制和资本条例。这可能影响它们借贷的意愿,尤其是长期贷款。这意味着像南北交通廊道和新加坡—吉隆坡高速铁路等项目,为基础设施公司、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提供了合作的机会。

把亚洲债券发行商包括在内是重要的。因为相当大部分的新加坡未来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或辅助承包工作,应该会交给区域机构。若这些机构需要额外资金来进行有关项目,津贴将可以减少它们首次向资本市场融资的费用,也为在新加坡融资提供了有力的诱因。

金管局一直同业界紧密合作以确保市场的透明度,这不但可以促进债券的发行,也可以加强风险的多元化,让投资组合经理可以更有信心地以适当的比重,投资于不同基础设施工程。

传统的银行债务和政府融资途径,大概会继续是新加坡基础设施发展的主要信贷来源。但政府也意识到,更多的项目或承建这些项目的公司,需要转向资本市场。

新加坡要将信贷来源多元化,强劲的本地货币资本市场是关键。这可以为银行融资提供替代途径,协助将储蓄、机构基金经理、保险公司与养老基金的投资再循环,注入发展项目。资本市场可以帮助确保长期资产得到长期投资者的资助,让信贷流动在市场动荡时期也维持稳定。

要取得所有这些成果,新加坡需要信贷和资本,而这些它并不欠缺。新加坡已经累积了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许多经验。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投资者的兴趣、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和让它成为资本理想目的地的奖励。

基础设施融资被认为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主要驱动力,但在亚洲仍处于萌芽阶段。新加坡的财政强劲,长期以来靠自身为其大部分项目提供资金。因此,在基础设施融资上的项目债券和其他机构投资,在资本市场活动扮演不大的角色。

当然,还有许多挑战有待克服。投资者是变得更精明了,也更能接受复杂的信贷(如高收益和混合工具)。但摊销、新设投资和施工风险等概念却还没有广泛被接受。

监管者一直在为发展项目债券市场打好基础。比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的“亚洲债券津贴”(Asian Bond Grant)计划,目的便是扩大债券市场发行商的基底,和促进新加坡成为区域金融枢纽。根据这项计划,合格亚洲债券可获得一次过高达50%的发行费用津贴(如国际法律、安排人和信贷评级费用等)。

金管局在发展本地资本市场上是成功的,但以项目为基础的债券活动却很少。这反映了亚洲市场普遍倾向于通过传统的贷款市场或美元、日元、欧元债券市场,来为项目融资。

更深入的审视显示,保险与项目融资领域日趋成熟,也准备好进一步扩张。亚行表示,亚洲每年需要1.7万亿美元投资来建设基础设施(到2030年共需要22.6万亿美元资金)。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可以为区域经济体提供更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