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她最重要的是什么?她微笑着说:“是进取心,我永远不想停止学习。”

虽从小失去教育机会,莎拉瓦蒂却没有因此气馁。她在青年时期,向不同种族的缝纫师傅学习手艺,结婚后靠着双手维持家计,以自己的方式养育儿女。

从索美塞路的一房一厅租屋到如今拥有属于自己的四房式组屋,莎拉瓦蒂对自己一路走来的成就深感骄傲和欣慰。(龙国雄摄)

狭窄的生活空间、粗石手洗的衣物、传统的严厉家教都是构成莎拉瓦蒂童年回忆的片段。多年来背负长女的职责,她将所有梦想深藏心底,但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她一步步找回心之所属,如今舞出新姿,活出最闪耀的花甲之年。

莎拉瓦蒂当时居住的组屋只有四层楼,最年幼的妹妹还未出世,她与父母、哥哥、弟弟和妹妹一家六口挤在小小的单位。

受访当天,她站在四房式组屋住家,手里拿着新旧照片与记者分享人生点滴,脸上不时露出最真挚的喜悦。

“社会以前确实对长女比较苛刻,我们好多东西不能做、不能穿。但现在思想开明,我能打扮自己,也很爱打扮自己,年龄真的只是一个数字。”

多年来凭借努力,莎拉瓦蒂的生活改变不少,也终于有机会弥补年少时的遗憾,以及未完成的梦想。她对乐龄服务充满热忱,还在几年前加入了狮子乐龄之家当活动协调员。

莎拉瓦蒂母亲的育儿观念相对传统和保守。她说:“母亲管我管得很严,不允许我随意出门、晚归,也要求我承担家里的大小家务,还要帮忙看顾妹妹,但哥哥却可以出外玩耍。”

婚后,她不仅学习如何化妆,至今也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活动,提升自己、充实生活。热爱舞蹈的她更参加了印度舞团,到本地不同地点演出,在属于自己的天空自由翱翔。

她的父亲在家附近的儿童诊所担任助理,月薪仅200元左右,生活虽然困苦,但是她过得相当快乐。“我记得那时各个种族都相处得很融洽,我还会在斋戒月跟着马来朋友一起到附近的回教堂领取免费的粥。”

她说:“我没有照搬母亲的育儿方式,因为我自己经历了什么我知道。所以我都放手让孩子们去追求自己想要和喜欢的东西。

然而,当时的治安、交通系统、卫生和教育水准都欠缺,交通事故和流行病的传播相当频繁。

60年的岁月承载着什么?是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花甲之年,两双手从共结连理到携手白头,几代人从白手起家到薪火相传,一个刚建立的贫穷国家蜕变成汇集各种梦想与机遇的大都会。我国在2025年迎来独立60年,迈入这新的一年,《联合早报》聚焦六个与新加坡同龄的故事,回望过去一甲子的风雨兼程,见证这个小岛国人事物的成长和变化,续写未来的无限可能。

莎拉瓦蒂(后排左三)与舞蹈团在不同活动上表演传统印度舞,证明年龄从来不是限制。(受访者提供)

不被困境限制 追求多彩人生

她有兴趣念书,但因家里经济情况和母亲不重视,止步于小学六年级。

莎拉瓦蒂坦言,虽然自己教育程度不高,但这些年的不断学习,以及一路上得到的不同支持,让她能够克服种种挑战,人生旅途走得更加坚定。(龙国雄摄)
莎拉瓦蒂当年穿着小学校服,在华人寺庙前拍照。(受访者提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索美塞路既不是新加坡今日繁华的市中心与购物天堂,也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而是莎拉瓦蒂(Saraswathy d/o Chinnaiah,60岁)一房一厅租赁组屋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