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颂芳(25岁,交通业者)则担忧过度依赖工具会抹杀创意。“我担心看了生成的答案之后难有自己原创的内容,让人的思想更单一。人工智能也在解决涉及人类情感层面的困扰方面有局限。”
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校长讲席教授兼人工智能中心主任安波受访时指出,不愿在职场披露人工智能的使用情况,反映了更深层的文化和组织层面的挑战。
调查发现,53%的新加坡员工看好人工智能取代一些任务的前景,他们希望利用人工智能帮助他们在现有核心项目上提高效率,在繁琐行政任务上节省时间,并通过人工智能培养新技能。
他提醒,适当的使用方式是利用人工智能来增强而非绕过人类的判断,保持透明度,并验证输出。“用人工智能来拟初稿是可行的,允许人工智能在未经人工审核的情况下,发送最终成稿则可能构成滥用。”
六成本地员工学用人工智能总时长不到五小时
新加坡的人工智能采用率正在上升,但有近半数员工不愿向上级坦诚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主要顾虑是担心被视为能力不足、懒惰怠工或作弊造假。
黄克威说,从高管到员工,了解现有人工智能工具的功能和局限很关键。“虽然让大多数人学习如何构建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不现实,但每个人都应学习如何有效地使用相关工具。”
安波指出,善用人工智能工具实际上展现了员工出色的数码素养和战略思维,这些技能在当今的职场越来越有价值。“明确政策将人工智能视为加速器,而不是拐杖也很重要。”
调查也显示,虽然88%的受访本地员工希望提高人工智能相关技能,成为这方面的能手,但实际上,63%的人学习使用人工智能的总时长不足五小时。
这项调查于今年8月2日至30日进行,全球共1万7372名员工参与,其中包括1008名新加坡员工。
他强调:“掌握工具会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人机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协作关系。”
专家认为,善用人工智能工具实际上反映员工的数码能力,但由于许多企业在人工智能的管理与准则方面尚不明确,员工只能谨慎行事。
她举例说,有些公司鼓励员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比如会计师行德勤和科技公司Meta已为员工推出自家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有些企业则因数据安全、信息泄露风险等顾虑,不提倡使用人工智能。
他说:“这不仅仅是担心被贴上能力不足或懒惰的标签。许多企业目前在人工智能管理方面仍处于模糊的灰色地带,人工智能的使用准则尚未明确,员工只能谨慎行事。”
另一方面,企业高管则更希望员工优先善用人工智能来推动业务发展、启发创新、培养新技能并完成更多工作。
延伸阅读
新加坡国立大学电脑学院信息系统与分析系副主任阿特雷伊教授(Atreyi Kankanhalli)指出,员工隐瞒的其他原因也可能包括同侪压力、担心被取代,以及担心须要承担更多工作。
杨菲(26岁,教师)受访时说:“学校鼓励老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帮助发想和收集信息,大数据有时确实比我们想得要全面,但是我们仍是工具的驾驭者,也会注重标明辅助生成的内容,不会刻意隐瞒。”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克威副教授认为,创新不仅限于产品或服务开发,它还包括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虽然产品和服务创新通常涉及特定技术团队,但流程创新往往涉及整个企业中的大多数员工。”
协作办公软件公司Slack,12月中旬发布的最新全球劳动力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本地52%的职场员工会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但其中有45%的受访者,不愿向上司承认自己这么做。
“这些公司应允许员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并想办法保护私密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