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向《联合早报》分析,一个党的衰败都是从内部开始,所以中共自十八大以来坚决反腐是“完全正确”,也“完全得人心”。

尽管如此,唐任伍认为这不表示民众不支持反腐。他以所任职学府的年度民生发展报告为例说,让中国民众列出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最满意的几件事,反腐的支持度很多时候都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扶贫。

“反腐永远在路上”“老虎苍蝇一起打”等反映中共高层反腐决心的用语喊了多年,也不断有大批老虎苍蝇被拍下,在舆论场上似乎形成“反腐疲劳”,网民讨论的热度也逐渐减退。

受访的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则认为,民意目前对完全杜绝腐败其实没有抱太多期望,但只要中共高层坚持反腐,要官员为腐败付出代价,那反腐就仍具一定震慑力。

“把权力都集中在党身上,尤其现在,媒体和社会的监督机制越来越小,干部的权力尤其一把手的权力自然就增加了。”

按张执中观察,中共最高领导人过去10年通过巡视制度,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各个系统建立起更紧密的管控,所以去年除了军队反腐受关注之外,另一看点是落马的中管干部来自多个不同的系统,例如医药、金融、高校等,从反腐角度看,“这是有效的”。如果更接近群众的基层或县级干部被惩处,那也能获民间认同。

不过,学者也分析,腐败分子越抓越多,说明反腐和官员选拔制度建设仍有待加强。

台湾开南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张执中也向本报分析,反腐常态化、抓的中共贪官越多,就越凸显党国体制之下,缺乏有效监督的结构性问题。

唐任伍认为,腐败分子越抓越多说明两点,一是中共反腐不断深入,“过去隐藏得很深的,现在都能抓出来”,二是反腐败制度仍有待加强。

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持续不减,去年有58名中管干部落马,创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纪录。尽管中国舆论对“老虎苍蝇”落马的反应不如过去热烈,但受访学者认为,高密度反腐并没有导致反腐边际效应递减,并继续对官员形成一定的震慑力,民间对反腐的支持也相当高。

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去年12月24日通报的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4万2000件,其中立案省部级干部58人。与前年同期相比,两项数据均有增长。

为此,唐任伍提出三点建议:落实官员财产公开制;完善干部推荐选拔制度;加强舆论和媒体监督。唐任伍说,细看一些贪官的腐败行径,“他们的腐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十几年一路都在贪”,这显示选拔制度有待完善。

以受贿超8亿元人民币(1.49亿新元)被判死缓、终身监禁的中共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为例,他于2002年下半年至2023年8月的21年间,贪腐行径涉湖北、安徽、北京、贵州四地,累计受贿8.13亿余元人民币。多名在孙志刚任内获得提拔重用的下属,也已陆续落马,包括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原副书记周建琨,贵州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原副主席李再勇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