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仁指出,目前种种迹象显示,特朗普更偏好跳过传统官僚机构,直接与北京领导层沟通,这让台湾在研判中美政策时更加困难。

台湾方面,自赖清德去年1月当选总统以来,持续重申“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立场。同时,他也多次强调,希望两岸对等尊严、健康有序对话交流的承诺不变。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王宏仁受访时也认为,北京未来一年的对台政策可能更加强硬。但他强调,《反分裂国家法》和惩独意见,都加剧了台湾民众的疑虑。北京若不改变现有模式,可能难以取得台湾社会的信任。

李振广认为,2025年大陆对台政策,将延续反台独与反外部势力干涉的大方向,进一步推动两岸交流与融合发展。他强调,大陆的目标是让台独势力认识到挑衅行为“得不偿失”。

有绿营分析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陆委会的说法看似对大陆提出若干反制,却隐约透露希望对话的信号。

延伸阅读

今年也是大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20周年,外界关注北京会否再颁布更具体的惩独措施。

此外,据台湾风传媒报道,应赖清德邀请,出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的吴丰山,12月中旬也邀请台湾跨党派人士餐叙,席间透露“ ‘上面’交给我的任务,就是要重启’两会’(海基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对话”。

在此前提下,台湾政府的大陆委员会,以及主责民间交流的半官方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过去一年在金门渔船事故等两岸热点事件中,多次抛出恢复事务性协商的呼吁。

李振广也认为,尽管特朗普的执政风格充满不确定性,但他以维护美国利益为出发点,相信维护台海基本的和平稳定也符合中美两国利益。

直到去年12月,台北市政府举办上海—台北双城论坛时,台湾政府开始对中国大陆释出“若想派员来台,就要恢复官方接触”的信号。

台海紧张情势在过去一年急速升温,未来一年,中国大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又将届满20周年,受访两岸学者都认为,大陆对台会持续强化反台独、反外部势力干涉;而台湾即便想尝试恢复两岸事务性沟通,但缺乏互信基础,恐怕难有成效。

当时,台湾陆委会以抗议惩独22条为由,不同意上海台办主任金梅与九名大陆媒体人员访台申请。

台湾陆委会主委邱垂正上星期接受官方媒体中央社专访时更进一步提出,为了反制惩独22条,将拒绝发访台许可给地方台办主任,除非对方愿意接受在台约晤。他并强调,这将是未来审查申请访台案件的原则。

他认为,除非民进党当局明确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关系定位,否则两岸将难以实现在事务性接触与对话上有所突破。

另一方面,美国准总统特朗普也将于1月20日就职。外界普遍认为,他的个人风格与政策不确定性,恐增加台海情势的不稳定性。

但王宏仁认为,即便特朗普的政策具有不确定性,不倾向于发动战争,是他相对可预见的特点。

自去年5月20日台湾总统赖清德就职以来,中国大陆对台军事威吓持续加大,除了在5月、10月两度启动“联合利剑”围台军演,12月也传出围绕台湾周边进行大型军事集结。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大陆过去一年通过系列军事演习等反制措施,对民进党当局形成一定的震慑;尤其是赖清德从“520讲话”的强硬表态,到“双十讲话”,以及之后在美国的言行明显收敛,这表明大陆的反制措施发挥了作用。

这名分析人士指出,早在2016年到2020年,蔡英文担任台湾总统的第一任期内,不少大陆人士访台,陆委会就曾有过约晤的要求。 “不排除赖政府希望利用陆方在疫后加强两岸民间交流之际,尝试有所接触”。

当时便有观点认为,北京正逐步强化对台管辖权,并进一步精细化《反分裂国家法》中对台动武的前提,颇有为攻台做法律准备之势。

因此,他研判,对于民进党政府而言,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仍是巩固与美国新任政府的关系。

具有海基会顾问身份的王宏仁受访时指出,民进党政府目前预期的并非与北京谈判,而是希望能在防范陆方对台渗透的同时,尝试恢复事务性协商机制。

但李振广说,民进党现阶段仍坚持所谓“无条件对话”的立场;而大陆则强调,两岸对话的前提,是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此外,大陆在6月时更颁布了22条惩治台独的司法意见,最重可判处死刑,还可以“缺席审判”,且终身追责。

不过,李振广强调,还是不能排除特朗普未来可能操作台湾问题,作为与大陆谈判的筹码。

吴丰山星期二(2024年12月31日)与媒体餐叙时,主动证实自己奉征召到海基会工作,所承担的使命就是设法恢复两岸对话。但他坦言,过去几个月已作了一些努力,不过还未看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