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加大对经济人权批评力度 分析:欧盟中国经济日益深化不致脱钩

(华盛顿/伦敦综合讯)随着欧盟开始加大对中国经济和人权课题的批评力度,中欧关系在上周举行领导人会晤后变得更加冷淡。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双方经济联系日益深化,不会出现脱钩的情况。

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报道,欧洲多年来一直试图推动中国在贸易和经商手法方面进行改革,但未取得任何成果。欧洲官员如今公开谈及中国是竞争对手,认为中国必须开始做出改变,否则欧方将对北京设下越来越多的限制。

中国和欧盟周一(22日)以视频形式举行了冠病疫情暴发以来的首次领导人会晤,但双方在会后未发布联合声明或公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措辞也变得强硬。

欧盟计划出台一系列应对北京的新举措,包括前个星期推出一项新方案,反击中国通过补贴给予中企“不公平”的优势。欧盟也将在今年秋天实施投资筛选机制,避免欧洲主要企业和行业遭受掠夺性收购。这些措施名义上针对所有非欧盟国家,但其实瞄准中国。

荷兰智囊团“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专家范德博登认为,欧盟想要表明的是,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欧中关系要重新调整,中国也应该付出更多。

不过,范德博登认为,欧洲仍然坚信,没有中国就不会有未来,欧中双方不会脱钩,或中断经济来往。中欧过去10年涉及商品和服务的双向贸易增长了约60%,年逾5000亿欧元(7815亿新元)。

美国11月总统选举结果也可能是中欧关系未来发展关键所在。范德博登说,法国等一些国家曾呼吁欧洲在全球舞台上建立更为独立的角色,不必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如果中美对抗在美国选后变本加厉,这些国家会更加相信该立场。

另一方面,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中国有着全球性角色,在经济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成为欧盟的合作伙伴,但中国也是欧盟的竞争对手,彼此的政治制度非常不同。

默克尔在接受英国《卫报》等六家欧洲媒体的访问时提到,冠病疫情导致欧中峰会无法按计划在9月举办,但是欧盟打算日后再举行,并说双方“不互相交谈肯定是个坏主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