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综合电)中国大陆各地在2019冠病疫情趋稳之后纷纷复工,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等人前天刊文称,截至3月底,中国仍有7000至8000万人尚未复工。
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40人论坛”前天刊发题为《政治局会议首提“六保”背后:就业市场巨大压力如何缓解?》的文章指出,应对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的重点措施,是纾困与保就业。
作者们指出,做好这两项工作,是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定的需要。只有把纾困和保就业工作做扎实了,居民收入和消费有保障,购买力有保障,才能避免经济陷入需求疲软与供给收缩之间的恶性循环。
上周五(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宏观政策“六稳”的基础上首提“六保”目标。其中,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居“六保”前两位。
文章认为,“六稳”与“六保”的唯一交集是就业,这更加凸显了在疫情冲击下做好保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们分析,农民工就业受影响最严重,占未复工人数的七成以上。文章结合行业从业人数与复工率数据保守估计,农民工未复工的人数在5000万左右,约占全部农民工数量的17%。
中国农民工多达2亿9000万人,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服务业。文章认为这些行业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农民工就业岗位是这些行业就业中最缺乏保障、最容易失业的部分。
新增就业也面临巨大压力。中国每年需要创造1100万新增就业才能满足学生毕业和农民转向城镇工作的需要。但这些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如公共管理、商务服务等受疫情重创,新增岗位也会下滑。
作者们为当前纾困政策提出的几项建议,包括为因疫情无法正常复工的家庭,提供为期三个月的现金补贴;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个人提供免息消费贷款,对不裁员的大型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利率等。
在保就业方面,文章建议需加紧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建议政府建设项目尽快开工,放宽服务业行业准入标准,以及提高公共管理服务的就业岗位。
作者们认为,临时性的纾困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完善,而疫情危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练兵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