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分析,北京政府可能以此为契机,严控外地人口并转移低端产业,解决困扰北京多年的“大城市病”。
在北京三里屯开洋酒超市的汪晴,上个月陆续收到两三名外地员工的辞呈。她告诉《联合早报》,辞职的年轻员工担心回北京后要接受隔离,父母也不愿意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长途跋涉,就索性在老家安顿下来。
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暴发后,汪晴的超市营业额跌了一半,顾客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但她庆幸自己至少还能开店做生意。她说:“附近的酒吧这两天才让开,也没有人光顾。现在北京又说要长期防控,以后情况会怎么样,真的不敢想。”
中国的疫情中心、湖北武汉明天即将全面解封,但作为首都的北京并未因境内疫情受控而放宽管制措施。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前天(5日)更提出,北京有可能较长时期都将处于防控状态,预示着出入北京者以及常住人员今后将面对更严格管制的新常态。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受访时预计,北京今年内都会处于特殊防控状态,虽然这对当地旅游、文化体育、零售和会展产业将造成“毁灭性影响”,但和这个政治中心的安全和稳定相比,经济利益已被摆在其次。
唐任伍分析,当前中国正警惕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引发的第二波疫情风险,北京不可能放松防控。“中国作为全球首个大规模控制疫情的国家,如果不能保证北京安全,在国际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比严控带来的经济损失更大。”
截至4月5日,北京累计通报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71例,目前所有境外进京人员都要接受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外地返京者也要居家隔离14天。什刹海和南锣鼓巷等景点至今禁止游客入内,只允许有出入证的居民进出。
唐任伍进一步分析,北京政府可能以此为契机,严控外地人口并转移低端产业,解决困扰北京多年的“大城市病”。他说:“过去几年北京在这方面的一些动作被批评为‘清理低端人口’,引起强烈舆论反弹。随着防控常态化,今后进北京的门槛自然就提高了,可能帮助政府无心插柳地实现控制人口和产业升级的目标。”
但受访企业担心,长期推行严格防控措施不仅会拖垮小商家,连大企业也免不了“大出血”,这将削弱北京经济活力。
一家日用品连锁店的北京负责人受访时披露,公司在湖北和新疆等地的销售额都已随疫情受控出现反弹,但北京门店的业绩持续低迷。北京商场里的分店只有三分之一恢复正常营业时间,其余分店傍晚6时就得关门。长此以往,所有分店都将被迫关门。
这名不愿具名负责人认为,北京当前“一刀切”防控弊大于利,应该像其他省份那样划分高中低风险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一些低风险小区如果允许持绿色健康码的快递员送货上门,就能带动消费者的购物意愿,拉动我们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