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自2019年起,联手对中国城市发展与机遇进行观察并发布报告。王斌指出,近六年以来,广州、深圳这两个广东省核心城市总排名靠前,尤其在智力资本、技术与创新、区域重要城市、宜商环境几个维度表现突出,体现出两座城市代表的广东省在经济活力、宜商环境的领先地位与吸引力。
揭阳市聚鲶工业科技董事长陈文奇说,广东地方政府会积极回应当地外资企业的一些经营需求,并主动向企业宣讲助企惠企的最新政策,政务服务能力近年不断提升。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扩大市场准入,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要用心用情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本版由联合早报、GD Today联合推出)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黄华东受访时指出,近年来,广东从多方面着手打造营商环境优势,包括抓好助企纾困政策落地、对接国际营商规则改革创新,推动投资贸易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等等,目前广东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连续三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第一名。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广东近年招商重点也转向高附加值与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根据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广东将在2023年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统筹推进内外资一体化全产业链招商,重点招引根植性强、竞争力强的科技类制造类企业。
随着中国积淀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果、经济增长上升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华外资也将获得进一步发展机遇。
谈及广东接下来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黄华东称,广东将加快出台实施《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将行动方案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全省营商环境建设的重大政策文件,特别是对政策文件落实不到位、企业反映突出的营商环境领域痛点难点等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受人力成本上升、地缘政治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包括日本东芝、韩国三星在内的个别外企过去两年关闭在华的数个工厂、把生产线外迁到越南、泰国等地,引发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体系中地位生变的讨论。
聚焦制造业、总部企业两大重点方向,广东省商务厅2月8日在香港举办广东省投资贸易政策宣讲会,吸引企业参与大湾区建设。2月24日,面向侨商侨企的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在广州召开,呼吁侨商侨企参与广东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人大代表、普华永道广东市场主管合伙人王斌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外资企业在广东的产业覆盖相当齐全,既有零售消费行业,也有汽车制造、能源等大产业,这些投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外贸型外资,二是制造型外资,三是服务型外资,最近几年,服务型外资企业呈现迅速增加的态势。
她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供应链占据重要位置,长期服务全球市场,具备核心要素,比如完整的产业门类、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新基建体系、较为丰富的产业人才等,而越南、缅甸等地并不具备这些要素,导致企业转移到当地之后,不得不直面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专家:营造各类企业公平透明发展环境
各级地市也忙着组团抢赴各地招商引资。广东省1月28日举办“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翌日清晨,佛山的35个“招商小分队”便出发分赴全国23个城市,开展新春大招商活动。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广东长期是观察中国利用外资动向的重要窗口。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华南董事会主席高志豪(Klaus Zenkel)受访时指出,不少欧洲公司选择进驻广东,主要看好当地的商业环境。这里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交通四通八达,制造业供应链完善,尤其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程度较为发达,正朝着更加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在这里具备市场发展潜力。
广东高质量发展特辑
王斌则表示,回头来看,转移到越南或是其他东南亚区域的制造业,还未显现出特别好的经济效益。
黄华东也指出,广东将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并强化营商环境改革试点示范,在鼓励试点城市继续开展营商环境差异性、原创性探索的同时,将在全省范围内以经开区、高新区、产业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县(市、区)为单位,分批有序开展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建设一批吸引海内外企业来粤投资的首选地和集聚区。
王斌指出,政策的透明度、政府的效率与税费成本是企业对营商环境最为关注的三个因素。数字化转型使到中国政务服务几乎可达全世界最为高效的状态,但在服务中小型外资企业方面,如何给予政策导向、推出更多惠企利企的举措,有待加强。
中国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之后,各级地方政府“抢跑”招商引资,加快吸纳海外资本,经济重镇广东新年伊始便拉开了招商引资大幕。
高志豪指出,企业转至东南亚国家设厂,更多是大型跨国公司采取“中国+1”布局,即在不同国家分别设厂。这些企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地运营,需要确保更灵活和完善的供应链生态,转移属于企业的正常决策,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相信中国。
个别企业外移不影响中国全球产业链地位
陈文奇是新加坡人,目前在揭阳打造了一个数智化的注塑共享中央工厂,助推当地小微注塑企业数字化转型。冠病期间,在中国严格的防疫政策下,境外技术专家要赴华参与项目并不容易,广东为此特辟绿色通道,地方政府加速层层审批,帮助企业引进境外技术专才。
中国各地正全力拼经济,抢资本,推动形成市场运行机制竞争力。经济大省广东新春开年后强调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并在全省范围建设一批吸引海内外企业来粤投资的首选地和集聚区。
以深圳为例,2022年深圳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5亿美元(60亿新元),占全市比重为4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显示吸引外资的“量质齐升”。
他认为,尽管一些企业转至另一个国家,但他们未来仍可能在中国市场增资,大多数外企仍表示会继续留在中国,没有撤华计划。
营商口碑具吸引力
在高志豪看来,保护外企知识产权,防止技术流失,并从制度与法律层面消除外资顾虑,对加强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此外,税收优惠政策、用电用网等要素保障、绿色能源供应,也是外企在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点。
为吸引外资企业落地发展,广东近年发布了包括财政奖励、税收,以及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政策,并推动改善适应国际化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
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28.9万家,利用外资全中国第一。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1840亿元(人民币,下同,356亿新元),同比增长13.6%。
她分析,中国政府过去一直重视服务大型项目,相比之下,中小型外资项目获得的关注度还需提升,如何在公平透明上保持平衡,将考验相关部门的智慧。
陈文奇说:“可以看出,地方政府重视企业发展需要引进人才,并尽可能提供帮助。”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珺说,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集中于家具、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商有别,未来的竞争和发展机会都将集中在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上,中国各地正在引导外资往这方面投入。
此外,广东还将建立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营商环境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力争在相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