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挂牌的手套公司立合斯顿控股(Riverstone Holdings)过去10年平均本益比和市账率,分别比马国同行低60%和20%。

唐文忠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本地股市估值偏低,可能是缺乏买入需求,没有强劲的本地机构投资者需求,散户参与度逐渐下降。”此外,公司可能缺乏吸引人的增长故事,不积极和投资者交流,或是不提供盈利指向。

马来西亚股市数个领域估值高于新加坡,加上马国今年来首次公开售股(IPO)市场红火,已吸引新加坡企业探讨去马国上市。

唐文忠认为,新加坡或可从马国的经验借鉴一二,例如缩短IPO的审核时间,合格的挂牌科技公司,上市费用可享有估税扣税。马交易所推出新的方式吸引更年轻投资者,例如在数码平台交易和小数股投资(fractional share investing)。新加坡股市没有小数股交易,最小手数(lot size)是100股。

德勤东南亚会计服务与财务报告鉴证领导合伙人郑惠玲受访时说,有几个因素促成马国IPO市场的增长,包括有利的监管变化、强劲的经济表现,以及投资者信心的增强。马交易所和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简化了IPO审批程序,将审批时间从长达12个月缩短至三个月,这使公司上市更加可行和具吸引力。

新加坡建筑材料和手套公司估值也较低

这一股“越堤”上市潮流不仅限于科技股。典当公司方圆集团(ValueMax Group)联号公司大元集团(Well Chip Group)7月已在马国上市

中国银河证券(CGS International)分析师唐文忠研究发现,马来西亚科技领域2025年和2026年预期平均本益比(P/E),比新加坡的高出56%和70%。这反映市场愿意为马国的科技股支付更高价格。可是马国科技股的三年每股盈利年复合增长率为24%,低于新加坡的42%。

根据马来西亚交易所网站资料,六家公司在10月上市,另有六家预期11月上市。今年新股中首日潜水的有三只,截至10月29日市值低于首日交易市值的则有18家。

德勤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马国IPO明显增加,今年首九个月已有35个,共筹集14亿美元(18.5亿新元),超过去年全年的32个和8亿美元。

马国首九个月35个IPO 筹集14亿美元

新加坡或可借鉴邻国经验

唐文忠也发现,新加坡挂牌的建筑材料业者BRC亚洲(BRC Asia)、丰隆亚洲(Hong Leong Asia)和泛联集团(Pan United)的本益比,也比马来西亚挂牌的同行低40%至49%。

延伸阅读

在凯利板交易的半导体供应公司杰纬特科技(Grand Venture Technology)9月宣布在马交易所主板第二上市的计划。另一家半导体相关公司UMS Integration在7月间也宣布要前往马国第二上市,最近发布第三季业务报告时表示,已经在着手准备上市事宜,这是集团释放股东价值、支持未来增长的战略之一。

此外,马交易所还积极与年轻的高潜力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为年轻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引入新的途径。

他说:“市场明显注意到了这点,因此两家在马国拥有生产设施的新加坡科技制造业公司,已宣布探讨在马第二上市。”

曾友强说,马国吸引美中投资,经济活动有利于当地公司,增加商业需求和公司估值。上市的这些公司大多是中小企业,集中在建筑、制造和消费品行业。再加上监管部门为改善流动性而采取的措施,马交易所的业绩表现良好。

不过,曾友强指出,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迄今在马交易所上市的大多数公司都是在ACE市场,该市场的目标是规模较小的成长型公司。公司上市后的表现进一步助长了乐观情绪,吸引更多公司上市,产生集群效应,吸引更多分析师报道,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兴趣。“虽然这一波IPO由小型公司主导,但随着市场吸引更多兴趣,估值和流动性提高,可能会有更大型公司有兴趣将马国作为上市目的地。”

新加坡今年只有两家公司在凯利板挂牌,医疗保健服务业者Singapore Institute of Advanced Medicine Holdings的股价已比发售价跌去67%,上月挂牌的日本的餐饮业者福味启控股(Food Innovations Holdings)股价则与发售价相去不远。另有两家公司正准备在凯利板上市。

安永亚细安IPO主管曾友强提醒说,马国市场认为,考虑在马上市的外国公司应在当地拥有显著业务,IPO的收益主要为当地业务扩张提供资金,新加坡公司应注意这点。